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食品添加剂之忧:还有多少面粉增白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04/2011 11:50:01   来源:新浪网

  要杜绝非法添加剂流入市场,最重要的是厘清各个部门的职责,监管执法部门常查常管,做好平时的管理,亡羊之前补牢

  近日,多家媒体爆出,火锅的“独家秘笈”竟然是“化学火锅”。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被食用多年的面粉增白剂的安全问题面临重新考量。

  “苏丹红致癌风波”、“三聚氰胺致婴儿患肾结石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在非法使用添加剂的事件上,中国老百姓曾多次被“埋单”。

  一时间,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合法与非法

  食品添加剂都是些拗口的化学名称,本该难以记忆,但街头巷尾的百姓随口都能举出几个相关的例子。比如吊白块添加在腐竹、粉丝等食品里,用于增白、保鲜,但会造成中毒者肺、肝、肾系统的损害;致癌物苏丹红用于辣椒粉的着色……

  公众对此的知晓,源于非法添加剂曾在中国造成的悲剧触目惊心。那么,添加剂到底能不能用?何为合法,何为非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食品安全法的王宗玉教授说,目前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谈及色变”的反应,是因为将非法添加剂归入了食品添加剂的范围。非法添加剂是指国家允许使用目录之外的添加剂。滥用添加剂指的是不按规定量使用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都属于非法添加剂,是生产商家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而加入食品的,并非食品添加剂。

  王宗玉介绍,目前国家主要靠控制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许可证和公布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来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准入。通常情况下,一种添加剂的合法化,要经过申请、评估、审批等多道程序,需要获得使用许可证。王宗玉透露,目前市场上的非法添加剂,大多都是属于未申请的情况。

  食品添加剂的“主存派”坚持,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既可以使加工食品色、香、味、形及组织结构俱佳,还能保持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防止食品变质,只要按规定、按标准使用,添加剂就不会造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然而,谁又能切实保证不会过量呢?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确有必要,另一个是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此外,已经制定的标准还应该根据使用结果及时调整。如此规定,是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都对健康有害。

  把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可能有失公允,但也不能否认,绝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跟食品添加剂有关。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有2500多种食品添加剂,那么,它们是否都是“确有必要”?目前证明安全可靠,能否保证今后不被发现有安全问题?

  检测方法标准缺失

  据记者了解,早在1995年,苏丹红就被确定为致癌物。随后的1996年,中国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明令禁止使用。然而,直到2005年“苏丹红事件”爆出,苏丹红才成了全国各地质监部门的彻查对象。也就是说,事件爆出之前近10年的时间里,中国并未出台相关苏丹红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这等于,苏丹红虽被禁但却从未检测过。

  同样的教训继续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再次上演,三聚氰胺的损害造成之后,相关部门才开始着手查处,而滞后的查处只能是在群众的舆论压力之下,将“风口浪尖”上的企业“拍死”了事,治标不治本。

  近来,同样又是媒体爆出,火锅添加剂大行其道,不仅出现在南京、北京,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同样,火锅添加剂不该是“不明添加物”,关于能否使用或如何使用,本该有统一、可行的标准,不可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然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有关人士却称:“我国有关复合食品添加剂的通用标准还在制订过程中。”显然,相关部门对火锅添加剂的事前规范处于无序状态,让生产厂家和火锅店钻了政策的空子。

  火锅添加剂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有效控制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以克作为计量单位,残留量以毫克作为计量单位,而我国餐饮业绝大多数不具有精密计量的能力。《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为保障公众健康设定的使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流于形式。

  根据质检总局2009年修改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而由于餐饮业不具有定型包装的特点,很难做到对每一个菜品标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火锅添加剂产品大多印有QS标志,相关证件齐全。但是,这只能证明这些产品“从理论上说是合格的”。对于这些火锅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与事后监管也都处于缺失状态,类似的隐患随处可见。

  而看看我们平日食用的袋包装产品,大多只会注明添加了食品添加剂,而鲜有对具体的添加内容给出明示,即使明示也是一些拗口的化学名称,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判别安全与否,可见,对于鉴定食品的安全与否,消费者仍是“手无缚鸡之力”。

  要避免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执法部门必须像杀毒软件一样常态扫描。”王宗玉认为,主要的工作还是先前的预防,平时的管理,亡羊之前补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的人士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他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不是没人管,而是管的人太多。农业、质监、卫生、工商、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众多部门,都有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职责和权限。而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则分散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几十部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统一的法规涵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

  还有多少“面粉增白剂”

  记者了解,关于面粉增白剂的安全问题,早在2001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就曾联合国内65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名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建议。

  在面粉增白剂是否应该禁止的争论中,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的态度是“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而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坚称“增白剂是无害的”,并有中外科学家的实验支撑。“主禁派”和“主存派”意见分歧颇大,难以统一。

  直到今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才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即使通过,也要等到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一个面粉增白剂,就要10年的等待,市场还有多少类似的面粉增白剂的食品添加剂在使用?

  与过氧化苯甲酰一样,许多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只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除此别无他用。比如,甜味剂、增稠剂、着色剂、护色剂、香料等等,不新鲜的肉可以用嫩肉粉“扮嫩”,没骨头的骨头汤可以被“一滴香”搅浑。

  王宗玉告诉记者,这类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手纸中为了增白添加银光粉、毛发制作酱油、滑石粉加入小麦(2561,19.00,0.75%)……目前都在继续使用。允许加入过多、没必要的添加剂,不但有损人的健康,而且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我们无法做人体试验,除非患者的食物来源很单一。对于因为添加剂造成的伤害事件,消费者也很难取得资料,证明损害事实。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目前添加剂的种类已达2300余种,对每一种合法添加剂的含量都进行全面监控,事实上存在着成本难题。然而,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添加非法添加剂却是直接的利益链条,在巨大的利润之下,光靠企业的自觉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市场上的小作坊。

  王宗玉表示,任何行业都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屁股决定脑袋”。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普通百姓来说,当然是酣畅淋漓的,但政府出台政策也要考虑企业的生存,需要一个过渡期。然而,任何利益都不应凌驾于人的安全之上,对于只解决色泽、外观、口感的食品添加剂当禁则禁,不能姑息,同时应该让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录逐渐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