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时常遇见因乱吃药误诊致病情恶化甚至丧命的事情。出问题最多的是止痛、退热、止咳、解痉类药,而这类药大多是“非处方药”,各药店都有销售。经常有人相互介绍药品,临了还加上一句:“那是‘非处方药’,尽管吃没事!”他们认为“非处方药”是“保险药”,可随意吃。
仁医大药房的药师表示,任何药物都有毒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非处方药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服用OTC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则以不用非处方药为好。若用药后不见效,或有病情加重迹象,甚至出现有皮疹、瘙痒、高热、哮喘以及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去医院诊治。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任介绍,像“流行性出血热”,初始症状多为发热、头痛、乏力等。有人认为可能是患了感冒,自己便胡乱吃些退热止痛药,若真是感冒尚可,若是出血热可就坏事了。吃了解热止痛药后自觉好受了许多(掩盖了病情),更不去医院了,继续在家瞎吃药,一耽误就是三五天,已经进入低血压期了,此时才按出血热治疗“不死也扒层皮”。任何疾病无论怎么治,关键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吃的是“复方乙酰水杨酸”,此药可诱发和加重出血,出血热最后大多死于多器官多腔道出血,这和吃毒药基本没什么区别。
治病分治本与治表,应表本兼治,像一个人得了化脓性脑膜炎,本是脑膜受到细菌侵害发炎,表为发热头痛等,此时光治本(用敏感的消炎药)尚可,顶多人遭点罪;如果光治表(止痛退热),无异于杀人。有的人胃痛,随便问了问别人就胡乱吃解痉止痛药,同样也是掩盖病情,耽误治疗,弄不好会造成胃出血甚至胃穿孔。
药师提醒大家,“非处方药”决不是保险药,任何药用错了就是毒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