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废旧皮革熬成垃圾明胶 可能流向食品领域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7/2010 11:36:20   来源:新浪网

  工厂大院里堆满了废旧皮革,十几个池子的液体呈一片深绿色,里面装的全都是这种皮革,旁边的搅拌机发出隆隆的声音……

  12月24日,年近40岁的阿伟(化名)在池水旁守着洗皮机,偶尔用棍子挑起池中的皮子,观察它是否融化……没出过远门,只知道机械干活的阿伟却知道一个秘密:说不定哪一天,你穿的皮衣、皮鞋会“神奇”地变成有嚼头的果冻或是美味的肉皮冻……

  阿伟所在的厂子在博兴县兴福镇,当地有好几家此类明胶加工厂,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明胶生产地。阿伟所知道的秘密在当地可谓人尽皆知。

  皮革下脚料,按照品质、成色,通常数百元一吨,原材料低廉,经过“神奇”加工、提炼后就能变成明胶。虽然生产投入也很大,但相比制成明胶后,一吨可卖到万元以上,其暴利可想而知。

  一些不法的食品厂、医药企业会“闻风而动”前来联系,经过深加工,添加在冷饮、糖果、香肠、果冻、胶囊等食品和药品中。难怪熟悉内幕的人感叹:这条秘密的、灰色的产业链堪比达尔文食物链……

  12月22日~25日,记者远赴滨州,目睹到皮革下脚料摇身一变成为明胶的“传奇”。

  业内透露

  卖的是工业明胶,干啥用不管

  12月23日,记者来到了博兴县对当地明胶企业进行调查。从早上开始天气骤变,气温突然降至冰点以下,天空中也开始飘起雪花。记者冒雪乘车从博兴县城来到曾经因做明胶而闻名全国的兴福镇。

  一说要买食用胶,老板立马送客

  经过雪花的装扮,小镇变得冷清而宁静。非常巧的是,记者在汽车上打听镇上明胶厂的时候,坐在记者前座的一位乘客插进话来,“我就是在镇上明胶厂干活的,你们到汽车站下就行,到时候我带你们过去。”车上向记者介绍明胶厂的人姓李,他告诉记者,镇上有很多明胶厂,但是他给记者介绍的这家做的明胶质量比较好,应该算是镇上最大的一个明胶厂了。当记者表明要购买食用胶做果冻时,老李拍拍胸脯打下保证,“这个厂就是做食用胶的,质量绝对没问题。”

  到达兴福镇后,热心的老李跟记者一起打车来到了位于镇南的明胶厂,厂门口并没有特别的标志,只是在附近的墙上写着博兴明胶厂几个大字,门口有一条狼狗看门,在老李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厂院,见到了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的厂长。

  “你们是做什么用的?”还没等记者坐下,厂长就问起这个问题,老李赶忙接过话来,“他们是做果冻用,过来买点胶,咱这个厂不是有嘛。”

  厂长忽然转变态度说:“我们这边没有食用胶,只有工业用胶。”说完,就开始让记者离开,到别的地方问问,记者不肯就此罢休,“你们这边还有没有做食用胶的?”“没有,我们镇上没有做食用胶的。”

  记者离开明胶厂后,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镇上的人说里面有食用胶,而且对记者说的人还是该厂的工人,怎么到了老板这里就改口了呢,难道真的没有做食用胶的工厂了?如果真的没有,也说明了前期媒体曝光的效果。但是,后来该明胶厂厂长的举动打消了记者离开小镇的念头。等记者迈出厂门后,工厂老板却紧追到后面,眼看着记者离开,在跟熟人老李叽叽咕咕说了一通之后,才回到厂里,而后赶上来的老李也马上转变了态度,说是让记者赶紧离开,镇上没有什么食用胶。

  以工业明胶出手,干啥根本不管

  明胶厂厂长和老李的举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绕到厂房的后面,看到了院内堆放着大量皮革。在镇上做明胶生意的老板辛惠兰(化名)告诉记者:“现在镇上的明胶厂很少了,但基本上做的跟原来都一样,谁有钱来改技术,都是原来的那一套,只是叫法不一样了而已,现在都说是工业明胶。其实买回去干什么,谁也看不到,现在的工厂,就跟装瞎子一样卖给你,必须按照工业明胶来卖,你拿着这些胶干什么用,他就管不着了,也不愿管。”

  辛慧兰说,媒体曝光了以后,很多厂都倒闭了,但是不能全倒闭,都倒闭了,镇上的经济靠什么。据媒体报道,2000年兴福镇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把打造“中国明胶生产基地”当做小镇经济的规划方向。当年,全镇有明胶生产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火柴专用胶和医用明胶,年产量达2万多吨,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英、越南等国家。曾经繁荣的小镇经济多半靠数量众多的明胶厂拉动,而现在的小镇全然没有了当年的欣欣向荣。但是同十年前一样,生产出来的胶还是“老三样”,唯一不同的是改了个名字而已。

  辛慧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厂其实有能力生产食用规格的明胶,但是因为只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没有相应的卫生许可证,所以不敢以食用胶的名义出售明胶。”有食用胶生产能力,但是没有食用胶生产资格的工厂,现在仍在生产明胶,这就埋下了一个隐患,只要顾客需要,是不是就可以用出售工业明胶的名义出售食用明胶呢。

  镇上的工厂是不是存在这种违规的行为,辛慧兰并没有过多透露,但是她告诉记者:“自从媒体曝光之后,上级就不让再生产食用胶了,很多企业倒闭了,也有很多企业转移到了淄博周边的一些农村继续生产,连经营资格都没有的小工厂,他们才不会这么麻烦,直接生产食用胶拿来卖。”她告诉记者,市场需求太大了,镇上的这五六家工厂,挨个问下来,绝对都是超负荷生产,先给钱才能拿货,不然人家才不会搭理你。

  进入工厂

  用石灰水清洗,再熬出明胶

  兴福镇中央有一条公路连接着博兴县城,就是靠着这条公路,沿途大大小小的明胶厂将原料运来,再将货物外运。这是兴福镇曾经的繁荣线、黄金之路,现在却基本成了一条臭水沟,听镇上的老人说,原来镇上并没有这么一条沟,只是沿着公路边开起了很多明胶厂,才有了这条臭水沟。“这些水就是这些明胶厂洗皮革排出来的,一年四季地生产,一年四季就都有,从来就没断过。”司机张天海(化名)说,“你去那些厂里边看看就知道了,更恶心人。”

  院内废旧皮革堆得像小山

  在一名当地村民的指引下 ,记者在镇北看到一个2米左右的小门,两侧都是平房,看起来像是一个工厂。左侧的墙壁上隐隐约约能看到某某明胶厂几个字,看起来像是被涂抹掉了。

  记者走进了工厂,此时正值中午时分,门口空无一人,原本以为工厂不大,但当记者走过两排的平房后,右侧竟是一个硕大的院子,而院子的东侧,竟堆满了成堆的废旧皮革。难道这就是加工明胶的原料?带着疑问记者在院子里转了起来。

  这些成堆的废旧皮革摆放在院子里,堆起来后得有两三米高,大半个院子几乎都被皮革占满了。记者用手试了试,这些东西果然都是皮革,大部分的皮革都是长条状,也有些是正方形的,似乎都是加工后留下的下脚料,皮革上还有泥土。靠近一闻,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成堆的废旧皮革旁是一排平房,记者走过去后看到了十几个依序排列成两行的长方形水池,池子里都浸泡着成堆的皮革下脚料,上面漂着石粉、脏东西,水呈绿色浸透在皮革上。


  先用石灰水清洗,再熬出明胶

  记者询问一名正在干活的工人,他告诉记者,“这些池子是用来清洗皮革用的,把回收来的皮革倒入这些池子中,再用成袋的石灰加水搅拌均匀后也一起倒进这些池子里。然后先浸泡几天,如果天气好的话三天就可以了。”

  “那些搅拌机在搅拌什么,是在清洗皮革吗?”记者问。

  该工人说,“是的,这些皮革捞出来后,放进洗皮革的池子里,用那些洗皮机清洗,旋转着反复搅拌。差不多两三个小时,这些带着石灰的废旧皮革就能变得干净了。”记者看到搅拌过后的皮革的确变软了,摸起来没有大院里那些皮革那么硬。

  记者询问这名工人这些又长又旧的皮革是如何制成胶时,他表示这都是加工工艺,不能随便透露。记者塞上一包玉溪后,工人继续和记者聊起来。“其实提炼这些胶也很简单,煮完之后晒干把胶抽出来就行。处理过的废皮革接下来倒入锅炉中加上水熬煮个六七个小时,煮的过程中这些皮革中的胶质会融入到水中,用机器把这些含有胶质的水抽到外面的池子中或铁盆里,用太阳晒,自然放凉。这时的这些皮革颜色绿不绿灰不灰的,颜色不好看,所以还需要加入双氧水,一来可以杀菌另外可以漂白。”

  “经过低温冷却后,会变成一条条黄色或深黄色的柔软胶状物质。剩下的只需要把它们分割成几小段然后在太阳底下继续晒就差不多了。根据需要把它们用机器打碎就成明胶颗粒了。”

  没有熟人介绍,不做生意

  工人告诉记者老板在工厂门口的办公室内,记者刚走到门口处,一名手拿文件的中年男子叫住了记者。看到记者从加工厂内出来他似乎显得有些紧张。“你们是干什么的?怎么从里面出来,干什么了?”

  记者告诉他是从外地来的,听说兴福镇内生产明胶的工厂多,想来进点明胶。一开始没找着人以为办公室在那边,就去找了一下,没找到就过来了。得知来进货后他紧张的情绪缓和了一点,仔细打量记者,并问记者是哪个工厂的和个人名片。

  记者表示没有名片,这名男子很不礼貌地要求记者离开。记者说要见工厂的老板,他说他姓李就是工厂的负责人,不想谈生意。记者一再坚持想进货,他告诉记者,“我们的订单远远超过产量了,大客户都生产不完没有工夫给你们生产。”

  记者表示货不急,晚点不要紧,质量要好。他问记者要什么质量的,记者告诉他最好是能用来当食用胶的。听到记者的说法后,他再次打量了记者,并问记者是否有熟人介绍过来。记者表示是自己找来的,又询问了记者几个问题后,他告诉记者他们厂生产不了食用胶,都是工业胶,并让场内的两个人送记者出去。记者出了工厂后,两人依然没有离去,一直看着记者。

  接触老板

  给什么规格,就做什么样的明胶

  24日,记者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一家存了上千吨废旧皮革的工厂,工厂的右侧记者看到成堆的废旧皮革像破烂一样扔在工厂旁边,一直堵到旁边的河流上。从这些废皮革里穿过时记者闻到了一股异味,看得出这些皮革在这里堆积了很久。

  这段时间刚刚整顿完

  记者从工厂的侧门走到了大院,院子里有几十个用来清洗明胶的池子,几乎每个池子里都撒着石灰粉。在一个池子里记者见到一个正在撒石灰粉的工人,他告诉记者公司负责人在左侧的一个小楼里,并让记者别随便乱转。

  咨询后他告诉记者,门口放的上百吨的废皮革全是用来做明胶的,公司的产量很大,需要的原材料也多。记者问他制作明胶除了废旧皮革以外还有别的原料吗,他说他在这里工作两个月,一直是用皮革生产。

  在一个破旧的老式平房内记者看到屋内砌成了一排排的石阶,上面摆放着一些物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黄色的光。看到周围没人,记者走到了屋内,每一排的石阶上都摆着不少黄色的粘在一起的透明物体。看起来有些像罗列在一起的粉丝。这可能就是工人说的制成的明胶,再经过机器分解后就能成一个个颗粒状。整个平房内不下8、9个石阶,堆满了这种明胶。

  记者想拿起一块看看,但这些黄色的明胶全都粘在一起,非常坚硬,但稍微一用劲能听见很清脆的断裂声。

  工厂内的办公室,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老板出去了,如果要谈业务等老板回来再说。他告诉记者,工商等部门这几年经常过来检查,很多企业都搬走了,这段时间也是刚刚整顿完,需要特别小心。

  给什么规格就做什么样的明胶

  随后,记者以进货商的名义进入镇北的一家明胶厂打探价格。记者首先进入工厂厂房,向里面的工人打探,谁知刚一进去,就被拦了出来,“你是干什么的,不能进去。”一个五大三粗的工人向记者喊着说,记者并没有退出厂外,反而向前靠了几步,“这个厂是做明胶的吗?”记者问。

  “没错,就是做胶的,俺们老板在前院,你去那边吧。”工人向记者指了指。该厂老板姓郭,家就在镇上,据老板自己介绍,他开明胶厂大概十多年了,起起落落了好几次,以前生产过食用胶,现在政府不让做了,也没收了卫生许可证,就不再做食用胶了。

  跟记者先前所接触过的几个老板一样,郭老板一开始问的问题同样是买胶做什么用,记者称给朋友进货,买的就是工业明胶,朋友做什么自己也不清楚。经过记者的解释,郭老板才放下心来,同意跟记者继续接触。“现在查得太严了,你们做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卖的时候一定按工业明胶来卖。”郭老板继续强调说。

  据郭老板介绍,明胶分很多规格,包括透明度和冻力(单冻力),都有不同的搭配组合,需要什么样规格的明胶,就可以做什么样规格的明胶。接着,郭老板给记者列出了明胶的价格表,最低价格的明胶是一万元一吨,透明度无,冻力(单冻力)是60,要求依次提高,透明度300,冻力(单冻力)170规格的明胶价格在21500元。郭老板介绍说,价格在两万多的并不是最好的,只要进货商给出规格,就可以按照规格造出相应的明胶来。

  “现在需求量太大了,我们也是非常小心,基本上是生产多少就会销售多少。”郭老板要求记者必须先把钱打过来,才开工生产,“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郭老板说。

  “你们买走干什么,这我不管”

  “21500元的明胶是最高质量的胶吗?”记者问。郭老板说,“还有更高规格的,但基本上用不太着,这是170规格的,你们先回去问问你们的朋友需要什么规格的,如果要更高规格的,我可以给他生产出来,价格根据规格的不同而定。”

  “一般的需求规格冻力在150以上就绝对没有问题。”说完这句话后郭老板看着记者笑了笑。记者也笑着问他,“确定没问题是吧,我朋友可能用来做一些食用的东西。”看到记者说得有些直接,他停止了笑容,“你朋友做什么我不知道,我知道你从我这里买工业胶,我们生产的也是工业胶,你们买走干什么,这我不管,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以后要是出了事也千万不能说是从我这里进的货,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如果不能做到,这生意就不要谈了。”

  随后郭老板的爱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做生意没有诚信的实例,用例子告诉记者不出事则相安,一旦出事千万不能供出对方来。

  (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