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媒体曝葡萄酒造假生产过程 分析称已形成产业链(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6/2010 10:30:20   来源:东方财富网

昨日,被质监部门查封的葡萄酒厂生产线。 新华社图

  10元钱一瓶,当地企业通过兑水等手段造假,已形成产业链。

  10元就能买一瓶葡萄酒,可能大多数人会不相信。但在北京的回龙观交易市场,最便宜的葡萄酒一瓶还不到10元。据了解,这些低价葡萄酒都来自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造假行为,出厂价甚至仅为5元。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已派出督察组赴昌黎严查。

  造假第一招:兑水

  如此廉价的酒是什么品牌?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怎么造出来的?一进昌黎县,记者就看到,这里密集分布着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百家。

  在昌黎县更好酒业公司,记者看到了这种出厂价才5块钱一瓶的葡萄酒。“我这是30一件,合5块钱一瓶。”更好酒业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敬宇透露葡萄酒如此便宜的秘密,“最低档的不是全汁,我们灌的酒是水多酒汁少,酒汁占大概20%,其他的都是水。”

  造假第二招:加辅料

  王敬宇还称,酒里酒汁少水多自然便宜,但要当真酒卖,仅仅掺水还不够。从外观到口感,还要用特殊原料调制。

  “颜色用色素。味嘛,全靠辅料调。”王敬宇所谓的辅料就是各种添加剂。按照规定葡萄酒必须用100%的葡萄原汁,经过发酵酿造而成。像这种用少量葡萄原汁加水和各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葡萄酒,说白了就是假酒。

  造假第三招:贴标签

  假酒调制好了,想要卖得出去,卖得火,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环节。离昌黎县城不到五公里的抚宁县留守营镇凡南彩色包装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正在印刷假冒的名牌葡萄酒包装和标签。

  公司业务员说,他们生产的假酒标在当地供不应求。从各种勾兑原料到假商标、假包装,昌黎县及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造假酒一条龙的完整链条。经过这样的产业链,最终出炉的假葡萄酒经过批发,再销售到零售市场,利润相当惊人。

  ■调查分析造假已形成产业链,监管形同虚设

  随着当地葡萄酒造假生意越做越大,一些看似与葡萄酒完全无关的企业,生意也随之火爆起来。邻近昌黎县城的秦皇岛龙山泉酒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白酒和食用酒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白酒厂的主要客户居然是昌黎县的一些葡萄酒厂。

  原来,酒精正是许多葡萄酒厂用来勾兑假酒的原料之一。被造假葡萄酒带火的不仅是白酒厂,还有当地的食品添加剂买卖。

  对于制造假酒的行为,不少葡萄酒厂的车间里都安装着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都连通到当地质监部门。但在不少酒厂记者看到,工人们就在这些摄像头底下毫无顾忌地灌装着假冒的名牌葡萄酒,监控摄像头成了摆设。

  ■最新进展质检总局派出督察组严查

  记者24日从质检总局了解到,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日前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质检总局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

  质检总局表示,将严格依法查处葡萄酒造假违法行为,对造假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一律吊销生产许可证,一律停止生产,责成立即召回问题产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处理。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