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宁海县普通种粮大户应可省的120亩“水稻高产示范方”丰收了。这次“收割”比以往都要热闹,田间地头围观的人远比劳作的多,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农业部也派专家到场。
结果没让大家失望。应可省的“水稻高产示范方”百亩方和高产攻关田亩产,双双打破浙江省水稻“吉尼斯”纪录,百亩方产量842.1公斤,比国家农业部规定的超级稻亩产标准高出60多公斤,最高亩产则达858.5公斤!
几乎同一天,鄞州、象山各地的“水稻高产示范方”也收获了800公斤左右的亩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0多公斤。
一亩地种出“吨把粮”,关键是良种提了劲儿。这些“高产田”种植的都是“甬优系列”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成功破解了籼稻和粳稻难以杂交的世界难题,推动水稻产量急剧攀升。
一颗混血种子的诞生
马+驴=骡子。籼+粳=高产水稻?
“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原理,却打破了水稻育种的瓶颈。”省农业厅的育种专家解释说,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种,就像马和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以往的杂交水稻包括袁隆平的超级稻,都是籼稻或粳稻在自己的种群内部选优“婚配”。而水稻跨亚种杂交,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也不可能成功的尝试。
宁波农科院马荣荣却不认这个理。从1999年开始,宁波市农科院和市种子公司就着手培育“籼粳杂交水稻”,终于在2005年育成第一个籼粳杂交稻“甬优6”。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籼米与粳米进行杂交。
“籼粳杂交稻”是个混血儿,以籼稻为父本,粳稻为母本,马荣荣育种用的是最普通的生物配种模式,而难就难在选种。一般选配杂交组合成功的几率只有数千分之一,层层选优,才能得到最好的“基因”。
当时的“甬优6”显然还有些“稚嫩”,它比较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只能生活在宁波“南三县”。经过多年改进,如今新品种“甬优12”已能遍布宁波所有县市,还推向温州、金华等浙中、浙东以及省外。
每到年末,各地都会来预订种子,宁波市种子公司总经理王晓燕苦于来不及“生产”。“‘甬优12’上半年就已预约出20万公斤,现在培育出来的种子只有15万公斤,远远不够。”
椒江一家种子经营单位的王姓负责人也找上门来,缠着王晓燕要种子。他说:“今年要大面积换成‘甬优12’,这种子好种得很。”
一块田到百亩方的跨越
两年前,鄞州种植大户许跃进的百亩土地同时种上了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结果,只有一块并不起眼的一亩一分二地,惊喜收获836.07公斤,摘夺当年浙江省农业吉尼斯亩产最高的桂冠。
对此,前来验收的专家喜忧参半。因为同时播种的大部分土地亩产不过600公斤,这离国家农业部规定的超级稻亩产量780公斤的标准挺远。大差距下,专家不得不思考一块农田高产的诸多偶然因素,也无从下定“意见书”。
两年后的今天,许跃进自信了。500亩水稻田随机挑选一百亩,收割的平均亩产都达800公斤左右。这回,专家也放心了。“‘百亩方’高产是最好的成绩单,意味着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很有推广价值。”省农作局专家王岳钧说。
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宁波单季稻亩产量上升明显,去年全市达到480公斤,今年达到495公斤。“马上就能突破500公斤,领先全省水平。”专家深信,这与日益推广的“籼粳杂交稻”等高产品种分不开。百亩方的高产,显然已向“平均高产”给力。
象山种植户赖卫平是个地道农民。他承包了2000亩土地种植粮食,引以为豪的就是几百亩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亩产已连续三年高达760公斤左右。
赖卫平的丰收,让很多普通农民的“念头”动了。今年,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在我省的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甬优12”在宁波试种植面积也有7.32万亩,明年计划再翻一番。
亩产提高,农民增收。鄞州区种粮大户卢方兴承包的700多亩田地,都种上了“籼粳杂交稻”,今年总产量达65万公斤左右。按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1.46元计算,一亩地毛收入接近2000元。“5年前,这样的收入想也不敢想。”他说。
更多人有望吃上地产米
浙江人何时能完完全全吃上“地产米”?问题一直悬而未解。
浙江人多地少,向来是缺粮省份,目前常住人口已达5120万人,水稻种植面积只有1500万亩,自种粮最多满足四成口粮,60%需靠外省供应。
“在这意义上,宁波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势就不可小觑了,它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吃得上地产米。”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十分看中这组数据。
他算了笔账:若保持我省现在1500万亩的种植面积,那么每增产10%,相当于增加了150万亩耕地。如今,全省平均亩产不过500公斤,甬优系列的“籼粳杂交稻”示范方亩产大多能超过800公斤,比普通稻产量至少增产50%。缺粮大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大决策,要求到2018年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这对良种推广来说是机遇。在鄞州区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里,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就已挑起了大梁。
水稻增产也带来了另一种惊喜,浙江百姓有望吃上更便宜的大米。今年,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为1.46元/每斤。加上运输成本,东北米到浙江市场每斤售价肯定超过2元钱,而直接供应地产米,售价起码低四五毛左右。
物价上涨,让这个价格差变得更大,这在百姓餐桌上可以看到明显变化。去年散装米1.49元/每斤,现在变成了2.3元到2.5元。而如果直供地产米,价格只要每斤1.7元上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