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漂白”究竟是谁不可信
陈岚桦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陆续开始浮出水面。除了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老问题,南京今年又出现今年食用小龙虾导致肌红蛋白血症。更为吊诡的是,居家大众日常使用的蘑菇也出了问题。最近,北京11岁的小学生张皓抽样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蘑菇为了增添成色,90%的蘑菇都有荧光增白剂。尽管北京市工商局否认了张皓的说法,但公众对于蘑菇究竟有没有荧光增白剂,有多少含荧光增白剂的疑虑却并没有消失。而且,出于对于关系到自身安全的坏事,几乎公众本能选择“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例如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一个拥有多种检测和执法能力的省级工商部门,公信力居然不如一个小学生的结论可信度高。工商部门在此次事件中尴尬处境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至少在目前,工商局的解释,都不能掩盖职能部门的监管失职和傲慢的“不作为”的姿态。仅仅用一句“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显得多么的武断和傲慢。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件事当做一个政府公关危机来处理,如果是在充分尊重民意西方国家,恐怕会以这种方式来做,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也不会如此不堪了。
首先,工商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表态,欢迎张皓小学生本着科学调查和严谨的态度调查此事,至少可以表表姿态说说“这对我们工作也是个促进”这样的话,至少让公众觉得亲切,没有官架子。其次,在媒体曝光张皓的结论后,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采取更广泛、更严格的抽样样本,利用更科学的检测仪器来重新检测,同时全程向媒体开放。如果结论与张皓说得出入不大?不妨放下架子,老老实实承认监管不利。如果并未检测出漂白蘑菇或漂白率不高,也可以以一个长者的身份鼓励一下后辈的这种用于探索的精神,但同时也可委婉指明,小学生的前提不对,或者是样本太少,以偏概全,或者是有些因素考虑不周全,欢迎张皓小学生继续做工商局的兼职市场监督员。这样做,既提高了工商部门的亲民形象,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可惜的是,有关部门失去了一个极好的与民充分沟通的机会。
如果有关部门用一种更平和、更客观的姿态处理此事,可能公信力就会提升很多。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有关部门不管公布的信息是否真正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不管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这直接导致信息公开流于形式,这种工作方式和态度实际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有监督食品安全的权利。尽管小学生的方法未必最科学,结论未必最准确,但是这个提醒是很有必要的。退一步说,上千万人口的北京,几千上万种食品,岂能是一个或几个检测部门能够堵得住的。开放民间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渠道,发动“人民战争”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何乐而不为?这不是也体现了政府部门从善如流的标志吗?监管部门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消弭“漂白蘑菇”造成的公众恐慌,还食品安全一片天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