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太原现“囤货族”:现在买江米 留待明年包粽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9/2010 15:02:22   来源:新华网

  "今天,我婆婆买江米和红枣,说是准备明年端午节用……"18日,市民郭女士对记者说。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一下买几袋面粉,或趁促销囤货行为在太原并非个别现象。

  提早储备

  18日早上,轮休的郭女士来到婆婆家。刚进门,婆婆就把郭女士的孩子交给她,说是要出去买东西。郭女士随口一问,听到的回答却让她吃惊:原来,婆婆要去买江米和红枣,为明年的端午节做准备。

  郭女士的婆婆说,前一阵,集贸市场来了一批武昌的江米,质量好,价格是3元/500克(下同)。觉得没有地方放,就没有购买。前天,她发现江米的价格变成了3.60元,质量还不如那一批。"江米比去年涨了一两块钱了,好枣一斤涨了四五块钱。等到明年端午节前再买,那得贵成啥样子?"

  蚂蚁搬家

  在万柏林区朝阳街张女士家里,记者看到两个柜子里摆满了食用油桶和饮料瓶。里面装着绿豆、黄豆、小米、黑米、花生……简直是个杂粮店。

  食用油桶和饮料瓶上都贴着小纸片,标着5月中旬、10月底等字样。"东西多了记不清,贴上日期,就能分清’先来后到’,先吃早买的么。"这些东西都是趁超市搞促销,或价格较低的时候买的。"多的一次买三五斤,少的一二斤。"积少成多,有的东西够她一家四口人吃一年了。

  "逮住便宜的就买点。"囤货的市民给记者传授经验说,市场一定要经常逛,但东西不一定多买。这样过几天遇到更便宜的不会后悔,就再买一些;如果涨价了,手里也多少存些东西了。

  闻风而动

  李先生原来在市粮食系统工作,在面粉生产企业有熟人。"上月底的时候,好几个邻居找上门来,让我给他们到面粉厂买面。对门老两口一下买了5袋标粉,真不知道要吃多长时间了。"在李先生对门张大爷家里,记者看到的是7袋面粉,还有已经存在桶子里的面粉。"听说要涨价了,赶紧就买,还好赶在前头了。"

  赶在前头的还有吕女士,听说白糖要涨价的消息后,她拽着丈夫奔向超市。"如果不是有保质期,我就把货架’清仓’了。"

  一些市民对记者说,提前购买,能省一些就省一些。


 记者发现,囤货的主力多为老年人和收入较低的群众。

  没有必要

  "你买、他买、人人买,大家还要囤一些。销量上去了,原来价格要涨一毛,这下还不变成涨两毛?"市民张先生对于囤货现象持这样的观点。他说,绿豆之类的食品上涨有减产因素,但也有炒作现象。"他们炒作,咱不买,市场需求下去了,价格还不下跌?有本事他们把绿豆放上十来八年。"

  还有市民认为,虽然灾害造成蔬菜减产,但觉得市场供应还是充足的,没有必要囤货。(记者 何宝国)

  调查附记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本月17日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内价格总水平走势持上涨态度的人比重明显增加,这与食品价格上涨关系密切。76%的消费者认为将会上升,比二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对于不同的商品走势,近8成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食品价格将上升,比二季度增长10个百分点。

  "囤货与消费者对未来物价上涨的忧虑有很大关系。"太原高校学者说。而由于价格上涨的商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且涨幅较大,使得人群在扩大,群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总是趋利避害的,部分市民囤货无可厚非。但如果人群扩大,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短期内导致市场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价格进一步上升。目前,国家包括本市出台了稳定物价的措施,希望有助于扭转消费者的预期。

  "我希望政府直接干预价格,但价格硬压下去了,还有人种菜、卖菜吗?"小张说。不少市民认为,城里人的生活成本在上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也在上升,粮食、蔬菜价格正常上涨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收入原地踏步,或赶不上物价上涨的步子,自然觉得压力增大。

  "的确如此,价格干预只能解一时之急,解决不了长远问题,还会对市场运行造成冲击。"高校学者认为,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稳定物价。根本出路还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最低限度也要与物价上涨水平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