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北京10月经济运行情况。10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涨幅比9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为2008年11月以来连续24个月内的新高。食品类和居住类仍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10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4.4%,上涨幅度高于北京。与全国CPI数据相比,北京CPI波动历来较小,因为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
鲜菜鲜瓜果领涨食品价格
影响CPI的八大类项目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和居住类,食品类价格上涨7.8%,高于9月份2.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瓜果分别上涨32.6%和21%。居住类价格上涨6.8%,高于9月份0.5个百分点。低收入层消费价格上涨5.6%,涨幅高于9月份1.7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项目中,除交通和通讯类价格环比上月持平外,其他七类价格均环比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2.1%。
1至10月居民收入同比增8.9%
今年1至10月,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0.7%和4.3%,共拉动总收入增长8.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1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2.1%和29.4%,合计拉动现金收入增长9.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食品拉动占到了七成以上,在食品中,又以蔬菜、瓜果同比涨幅最明显。从总的趋势看,今年CPI上涨已成定局,但由于存在粮食丰收等积极因素,北京全年将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很可能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创新高
今年1至10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505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14元,增长9.9%。这两个数字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全市同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43.6亿元,增长16.5%,增幅比1至3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10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更是同比增长了18.6%,再创历史新高。
10月份,在节日以及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拉动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53.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增速高1.9个百分点。当月,全市机动车销售量达到11.2万辆,占到前10个月机动车销售总量的10.7%,同比增长38.4%。(记者刘宇鑫)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