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原材料涨价 烘焙食品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2/2010 16:41:28   来源:-

  米、面、油、糖集体涨价,河南部分本土生产加工企业举步维艰,日子不再滋润。<

  近日记者采访中发现,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一家河南糖业淀粉厂受累于原材料市场涨价,已经关门歇业一段时间;无法承受糖料价格不断攀升的郑州一家蜜饯、炒货食品公司,不得不逐步下架其超市产品;而河南方便面行业在重压之下,个别小厂已处于半停工和关门状态。

  业内人士称,此轮原材料上涨势头比2008年那次还猛烈,已造成行业性亏损。

  企业样本 1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淀粉厂停业等资金

  昨天,新郑麦滋尔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京在郑州奔走,连日来,由于糖类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他的糖业公司已经关门停业多时。

  很困难,没有资金。王进京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语气显得很着急。

  王进京的公司是一家生产啤酒用糖浆的专业厂家,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家注册资金上千万元的企业停业?

  王进京说主要是原材料上涨太厉害,企业一下子闪住了腰。不仅糖类的业务停止了,淀粉厂也停了。他说。

  据了解,国内糖价从2008年年底开始触底反弹。国内主要产糖省份广西的糖价从最低约2700元/吨,连续上涨至去年年底突破5000元/吨大关。此后,全国糖价一直维持在高位。

  企业样本 2 甜话梅零利润 供应商撤柜

  作为以糖类为主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郑州市恒力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位于郑州市须水镇,主要加工蜜饯、炒货、水产品。糖作为基础原材料,在其各个加工环节都用得到。

  闲聊中,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程东霞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话梅、山楂片、香蕉片等休闲食品,均面临成本上涨压力。

  今年以来,不光是糖涨价,山楂原料、包装材料等的价格都出现了颠覆性上涨。程东霞说,随着上游厂商上调价格,他们已经上调了产品价格,但在商超渠道涨价较为困难。

  大型超市涨价程序很复杂,调价的成本也很高,作为供应商,我们正遭遇零利润供货的尴尬。程东霞说,从一周前开始,他们在逐步撤柜,尤其是甜话梅产品,已经在部分超市陆续下架。

  这是我们的产品进超市销售五六年来,首次自行撤柜。程东霞说。  

  商品样本 1 疯狂的棉花催秋冬装涨价

  10月13日,郑州期货交易所的棉花价格再次涨停,达到了23932元/吨。这个价格与一个月前的报价相比,涨幅达到了40%,与去年同期的棉花价格相比翻了一番。

  疯狂的棉花不仅创造了国内10年间的最高纪录,也突破了国际棉价15年来的最高点。受棉花等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今年秋冬装价格集体上涨。

  随着鸭绒价格不断上涨,今年郑州市羽绒服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涨。郑州市百货大楼羽绒商场经理马惠萍告诉记者,今年十一新款羽绒服一上市就已涨价,中高档羽绒服品牌原来大众款一件售价600元~700元,如今涨至800元~900元。据业内人士透露,波司登、雅鹿等品牌商,已经将售价上调二三成。

  商品样本 2 河南方便面行业现行业性亏损

  糖涨价了,小麦涨价了,大豆涨价了,粮油也涨价了……随着这些原材料价格上涨,方便面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前几日,商报曾第一时间披露过方便面行业涨价的三种方式,如康师傅采用缺斤短两战术,白象改头换面玩升级,天方一反常态恢复原价。

  作为方便面生产王国,河南的方便面生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如今我省方便面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煎熬。

  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明分析说,方便面已经进入了行业性亏损。此次原材料上涨比2008年更甚。棕榈油价格从今年7月底的6500元/吨涨至现在的8900元/吨,很快要冲到9000元/吨了。面粉从今年5月份至今已经涨了两三次,涨幅累计15%~20%,往年面粉的平均涨幅是5%。邵明分析说,方便面行业常用的通心粉也从2000元/吨涨至2500元/吨。  

  进入9月份,一吨牛肉从3.2万元涨至3.4万元,平均一公斤涨了2元。为各大方便面、烩面公司提供牛肉产品的皓月集团郑州分公司区域经理关爽告诉商报记者,因为买牛贵了,所以牛肉也涨价了。

  应对措施 企业用三种涨价方式苦撑

  压力之下,河南不少企业选择涨价。

  郑州市一方便面企业负责人透露,10月下旬这段时间,本土品牌也纷纷进行价格微调,不过上涨幅度仅为3%左右。

  对此,邵明坦言,他们的产品价格也有微调,虽上调价格3%,但其中有2%做促销回馈消费者,总体算来,几乎没有涨价。

  河南省科迪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金柱也告诉商报记者,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重压之下,他们微调了商品价格。

  据商报记者了解的情况,面临成本的压力,河南部分企业产品涨价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涨价,比如说一件服装原来卖100元,现在直接调整为120元;第二种是变相涨价,比如说通过更换包装、推出新产品等渠道,把价格提上去;第三种方式就是偷工减料,比如说我们的面包原来面团是85克,现在一律变成80克,成型的产品消费者是很难看出来的。省会一家烘焙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邵明也认同说,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让河南本土企业极其煎熬,大部分在苦撑。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最晚到今年年底将出现一个分水岭,调整到位的企业将站在新的平台上,如果调整不到位,那么只好淘汰出局。业内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