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讯(记者 栾喜良) 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6%,食品再度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因素。在一片涨声中,不少长春人因物价上涨开始囤积豆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27日,记者在长春市场走访时了解到,由于担心物价继续上涨,部分百姓纷纷行动,大量购买生活必需用品。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绝大数中低收入百姓而言,“粮草先行”的传统观念催生了市场“囤货风”。
超市排队抢油
“豆油马上要涨价了,趁现在便宜咱赶紧多买点。”昨日在长春亚泰大街某大型超市内,长春市民洪月姣手里拎着4桶花生油冲着身边的同伴大声说。在超市内记者发现,豆油已经成为超市内的“抢手货”,以往超市吸引消费者的降价促销活动没有了踪影,都是原价销售。
“便宜的豆油大家都盯着,你没看这款黑龙江5升桶装的大豆油,售价49.5元,还得排队买,要不然都买不到。”长春市民袁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决定要多买几桶。
与超市正价销售形成对比的是农贸市场内的豆油已经涨价,其中某品牌5升桶装的二代调和油全部涨到了63.9元,5升桶装的不同包装的大豆油则涨到了57.9元-59.5元不等,每桶普涨了近10元,涨幅在20%左右。菜籽油从53.5元涨到了62元。由此可见,百姓对豆油涨价的信息如此敏感,还是有市场作依据的。长春某超市粮油部负责人孙经理表示,豆油上涨预期明显,现在未涨价豆油均是超市前期的存货,如果厂家宣布大规模调价,超市也得适当调整价格,百姓“抢购”的行为可以理解。
开面包车买走半吨米
与百姓的抢油相同,目前市场大米的价格上涨,许多消费者开始大量买米。
“今年东北受灾了,减产抬高了市场售价,未来的价格谁也说不准。”长春市民齐大永表示,如果按以往的习惯,吃完了再买,现在感觉形势有点不对,家里人多,母亲催着多买点,以防米价再涨。
在长春大街一家粮店前,齐大永打开自己微型面包车的后备箱,让粮店工人把10袋大米,放进车内。”他告诉记者,这次他总共买了一千斤大米,批发的价格是2.2元/斤,比2.4元/斤的零售价便宜两毛钱。
该粮店老板坦言,几天前电视里面新闻说,现在南京2元多的米都涨到3元多了,有不少市民看到“抢购”的现场特别热闹,担心东北米价也会出现变动,大米卖的非常快,真假说不准,反正市场挺激烈的,买粮的都是附近的,也提醒过大家,国家大米储备一定是充足的,存放过多的大米容易变质,还没严重到囤粮的时候,不过百姓认为冬天来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大米还得涨价,并且十分肯定。
涨价催生囤货
在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食品的价格往往最能牵动消费者的心,面对涨声一片的市场,“囤货”开始盛行。
对此,昨日,北京思卓营销公司粮油分析师徐弘表示,油价上涨预期明显,源于输入型通胀的愈演愈烈,国际大豆涨价,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上升,致使东北食用油上涨预期加剧。而米价近段时期的上涨,并非供需关系改变所致,大米并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实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裕,这种涨价有点像炒股中的题材炒作。粮油作为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当涨价消息在市场上传播开来后,“备货”过冬的心态蔓延在市场中间,涨价催生囤货潮。但由于粮油属于民生必需品,国家对其有着相当的调控力度,市民不需要过分恐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