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乳业安全问题,9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对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
《通知》包括“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完善乳品追溯制度、强化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管、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及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等重要事项。
生产全程监控
对于事故频出的乳业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一直都是备受指责的对象。因此,在此次《通知》中,加强监管成为重中之重。《通知》要求各部门从其生产流通,到原料奶、出厂产品的检验,再到风险监测和评估,进行“全程监控”。
《通知》指出,要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和乳制品生产许可,对不符合条件的乳制品工业项目,不得予以核准。
《通知》强调,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要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全面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加大对乳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此外,《通知》指出,要完善乳品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完善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此次,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加工企业的监管,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有利于加快对中小乳制品企业的整合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外,实行乳品追溯制度,强化监测环节,加大打击力度,使乳品行业整个产业链如原奶来源、采购流程、生产过程等都处于有效监管,有利于发现过失后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实现必要的产品追溯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宋亮也对乳品追溯制度的实行表示了担忧,追溯制度是一项很好的制度,但如果在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法律法规的实施上还跟不上的话,那么将大大影响追溯制度实施效果和严肃性。
实名三聚氰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当年10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此后的两年中,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持续清理,但同时也传出多地再现问题奶粉事件,让监管陷入尴尬。
据卫生部7月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进行专项清理活动,全国总共清理了大概2.5万吨此前未彻底销毁的乳粉。
因此,此次国务院再次发文要求加强乳品安全管理,清理遗留问题奶粉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
《通知》规定,要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并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此外《通知》强调,若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标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责任。
“实行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阻止原奶中掺加三聚氰胺,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原料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目的是增加蛋白含量,而三聚氰胺的代替品很多,如尿素,从这点上说,实名制作用效果不大。”宋亮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奶农掺假问题,就是要从产业制度上解决奶农和企业的利益博弈关系,让二者形成统一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史燕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