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看游资穿上“大红袍”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6/2010 10:00:48   来源:东方网

  谁会料到,原本平平常常的大红袍茶叶,一夜之间身价上涨了数倍,最高达10万元一斤。媒体把这个现象归结为游资炒作的结果(9月23日央视)。

  “大红袍”疯价出现,伴随着一系列反常现象发生。在厦门一个地方,今年以来,新增“大红袍”专销店就多达五六百家,几乎每走几步就见到“大红袍”的茶店。至于“大红袍专家”、“印象大红袍”、“大红袍会所”林林总总更让人眼花缭乱。

  在人们面前,所谓“游资炒作”人们已司空见惯。比如,冬虫草价格40年涨1万倍,被认为是游资炒作的结果;比如,“蒜你很”、“姜你军”也是游资的惹祸;比如,绿豆疯价更为什么“游资阴谋”。总之,农副产品每一次大涨价,媒体几乎都毫不客气剑指游资。当然,时下是言论自由的年代,媒体分析经济现象可以有多种视角和直言不讳的自由。但每谈游资,似乎就把之与不正当扯在一起,显得有点偏颇。对于游资炒作农产品,国家发改委曾有过“组织开展严肃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不给投机和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之言(见《新京报》2010年5月26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曾对串通绿豆涨价的个别商会发出过处罚罚单,但比较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疯狂涨价现象,真正受到处罚的只是个别。可见,查处游资炒作农副产品现象并非易事。

  何谓游资?有权威文章解释为热钱,也有的指为追逐巨额利润而在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鲜明的特征。中国自从进入世贸以来,经济一体化为游资流动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对游资,也应一分为二看待。人们警惕的是不断流进流入的国际游资,乃在于国际游资对国家的金融市场造成动荡。前些年,国际游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使中国房地产高烧不退,也引发中国经济处于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因此,国家一度出台控制外资房地产的政策。但某些国内游资进入农副产品市场却不能一概而言、一概抹杀,需要区别看待。

  农副产品是指除粮食外的其他农产品。对农副产品,国家一贯的政策是放开,自由种植自由买卖。农民种什么是农民的自由;同样,农副产品卖什么价则是买卖者之间的平等交易,也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这本是常识。所谓游资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炒家,看中某个农产品有钱赚,专门对某个农产品进行炒作,只能说明他们的市场眼光和手段较强。而这种对农副产品的炒作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对公众生活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比如,谈游资炒作“大红袍”茶叶,人们充其量不买“大红袍”,可以改买其他茶叶罢了,不会像粮食那样每天必需有得吃。游资无家可归,没了归宿,这才到农产品上“小息片刻”。被官方整治从农产品上“叫醒”,又穿上“大红袍”继续游荡。因此,对所谓游资介入农副产品不必神经过敏,正确态度是任他“游”,任其涨,最终会在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作用下还其本来面目。可惜,面对游资炒作农副产品,人们除了打击之外,没有什么新办法。5月13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这就是非公经济“新36条”。游资合法投资的“阳光大道”。

  话说到这里意犹未尽。近来,在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都相继发表讲话,强调改革开放不动摇,这是十分有针对性的指示。一些人们对所谓游资表现惊慌失措,不加分析一律采取打击的办法,实际上也反映了旧式思维未能调整。因此,面对游资进入农副产品市场的新问题新特点,重要的是人们用改革的思维去审视,运用改革手段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重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打击投机倒把”牙慧,这才是值得人们好好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