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人情月饼成中秋节“甜蜜的负担” 中国式浪费还要走多远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2/2010 11:12:36   来源:-

  “月饼现在几乎成了中秋节‘甜蜜的负担’。”哈尔滨市民梁先生说,每年中秋节家里的月饼都吃不完,有单位发的、朋友送的、晚辈孝敬的,足足有十几盒。而他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对于这样的甜食根本不敢多吃,放在角落里经常就忘记了,很多月饼都是没有开启包装就过期了,非常可惜。

  “现在一到中秋节我就发愁,亲戚、朋友、同事、领导间总是用赠送月饼来表达情意,少则一二百元的月饼礼盒送来送去,多则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哈尔滨市民李伊博说:“不送吧,又担心别人挑理,所以身边很多人和自己一样都在硬着头皮送。”

  不只是送月饼的人发愁,有些收月饼的人也很无奈。黑龙江省一大型国企职工何涛说,现在生活好了,过中秋节吃月饼只是为图一个节日氛围,需要不了多少。“对于这些高糖量、高脂肪的食品,家人也不敢多吃,又没有地方处理,造成很大浪费不说,精美的包装盒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他说。

  据了解,每年中秋节过后,那些没有销售出去的剩余月饼,有些被商家低价打折销售,还有一些则被集中销毁或用做家畜饲料;而一只只五颜六色、材质各异的月饼礼盒便沦为垃圾,由于制作月饼礼盒的材料涵盖了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回收再利用难度加大,回收价格甚至不如废旧报纸。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中秋月饼作为一种传统节日美食,与饺子、元宵一样具有烘托节日氛围、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用。而如今的“人情月饼”却由于承载了过于沉重的礼品功能,悄然变味,甚至在其背后还可以嗅到“腐败”的味道,这是畸形消费理念和送礼之风在作怪。

  董鸿扬说,要使月饼摆脱“人情”束缚,一方面国家要严控月饼的豪华之风,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也应该加强自律、移风易俗,用更加实际和理性的方式互相表达节日的美好祝愿。(记者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