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揭秘潜规则:冷饮里的天使与魔鬼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0 08:57:30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饮年产量已经超过300万吨,人均达到2.3千克左右。我国最大的冷饮企业伊利集团去年一年就卖出了60多亿支冷饮产品,平均下来,每个中国人消费了近5支伊利冷饮产品。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冷饮虽不能说是生活必需品,但就消费量及与人们的接触程度而言,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冷饮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它扮演的角色真的是给我们带来冰爽和甜蜜的天使吗?

  差别很大的砂糖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的吴女士非常喜欢吃雪糕,几乎每周都要到小区一家冷饮批发点批发雪糕。可当记者问她“雪糕都是由什么做的?”时,她回答:“什么口味就什么做的吧,比如,草莓口味肯定是草莓做的啦。”

  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跟吴女士一样,对冷饮的了解只限于口感及口味上,对于冷饮的制作过程和具体成分很少关心。

  “要是大家知道是怎么做的,说不定一些企业就干不下去了。”伊利集团一位专门负责冷饮项目开发的技术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而许多企业就是靠这个‘不对称’才有饭吃的。消费者知道得越少越好。”

  据这位技术人员介绍,冷饮分为冰淇淋、雪糕和棒冰3类。冰淇淋和雪糕的配料成分差别不大,主要就是白砂糖、油脂、奶粉、糖浆及一些添加剂。单就白砂糖而言,尽管其本身一般没有质量问题,但按质量等级不同,价格差距很大。优级蔗糖比一级蔗糖价格每吨高出100元到几百元不等。别看仅有0.9%的含量差别,从口感上完全没有分别,但由于不纯的这0.9%差不多都是灰分,也就是我们人体消化不了的物质,它们参与不到人体代谢,因此会加重脏器负担。以前冷饮企业大都选择优质蔗糖,可随着蔗糖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有些企业就开始降低蔗糖等级,除冰淇淋等品牌产品坚持用优级外,其他产品都改用一级蔗糖了。一些中小企业用的糖就更差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冷饮行业标准是1992年出台的,对白砂糖等用料等级并未作出严格规定,这就给一些企业以可乘之机。伊利这位技术人员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国家标准应该对白砂糖做一些硬性规定,要求雪糕、冰淇淋必须是强制性用优级白砂糖。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冷饮的门槛,二来保护好企业,将一些不良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局。”

  隐患多多的奶粉

  “奶粉是冷饮最主要的原材料,也是问题最严重的原材料。”伊利这位技术人员坦言,“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可它对冷饮市场的影响人们却很少关注。”

  事实上,如果奶粉受到污染,那么以奶粉为主要原料的冷饮怎能幸免?业内人士透露,从2005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国内很多冷饮企业几乎没有用过合格的奶粉。当时国内的企业需求旺盛但产量不足,一时间在奶粉中注入饴糖和各类油脂的行为比比皆是。冷饮企业采购的奶粉几乎都是其他企业勾兑掺和出来的,就连有些大企业也见怪不怪,“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据悉,那些用大豆蛋白粉或者其他植物蛋白加一些油脂勾兑的奶粉还算是不错的,做出来的雪糕都是颜色比较暗淡,组织疏松,没有咬头,但毕竟吃不坏人的身体。后来三聚氰胺“横空出世”,冷饮市场更加难以自保了。

  在配料上,除了奶粉,一些冷饮企业还会用牛奶作为替代品。而乳业内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最好的牛奶做酸奶;差一点的做鲜奶和常温奶;再差一点的做乳饮料;最差的做冷饮。“所谓‘最差的牛奶’,即牛奶奶户都要倒掉的、也不好意思再掺假的,基本属于半卖半送的牛奶。”

  一位在一家小型冷饮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自从进入这个行业,我尝冷饮产品一般都只是感觉一下就赶紧吐出来。给老婆孩子买冷饮也只是买些棒冰,雪糕和冰淇淋基本上不再沾了。”

  冷饮变得不洁,与一些奶业工作者丧失职业道德、参与肮脏交易有关。我们知道,奶企的奶源管理人员本来是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关护航的,但受利益驱使,个别奶源主管人变得贪婪起来,不但放松自己把守的关口,甚至还教唆奶农和奶站如何掺假并哄骗工厂质检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