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的纵深推进,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数字为重要指标的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正前所未有地面临用地、环保、畜产品安全等因素的严峻挑战和层层制约。同时,产业链各环节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被迫采取非常规的保护措施,导致专业化程度严重滞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规模化道路该怎么走?各主体如何走出小而全的怪圈,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专业化?这是畜牧业转型升级亟待破解的两大难题。
在这方面,经济发达、资源紧缺的浙江率先谋动,以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接力农牧结合生态规模养殖的创新方式,走出了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轨迹。
告别“坐在粪堆上点钞票”
几年以前发生在浙江仙居的一场养猪风波,让浙江各级政府、投资者和地方民众刻骨铭心。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山区,风景如画,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为了推动仙居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通过招商引资搞了个养猪场。然而,就是这个规模不算太大的猪场,因猪粪猪尿横流,引来蚊蝇肆虐,让方圆几里地几百村民痛苦不堪,为“保卫家园”,村民和投资方差点刀棒相加。
当地政府官员发出无奈感慨:好好的一个项目怎么就整出了这么大的风波?浙江省畜牧局局长张火法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一场养猪风波的背后,直面的是规模化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如果规模化继续走数量型道路,不考虑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必将死路一条;如果养殖场老板们继续过着“坐在粪堆上点钞票”的难堪生活,和他们当初从业时“又见桃花源”的理想渐行渐远,他们迟早会另投它业。因此,风波背后其实蕴含了浙江畜牧业何去何从的严肃话题。
2004年,浙江作出了抉择:转变畜禽养殖方式,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大力推进以农牧结合、资源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生态化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
与此同时,浙江首家探索农牧结合的规模场——桐庐万强农庄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规模场场主们的高度关注。参观学习者陆续赶赴万强。
“万强农庄”坐落在桐庐县分水镇龙潭村,占地1000余亩。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猪舍井然有序,500多亩的果园桃李芬芳。
前几年,这里还是猪粪遍地猪尿横流,而改变这一切的,便是“农牧结合生态养殖”。
据庄主钱万强介绍,现在的农庄,猪粪猪尿都成了宝。猪粪进行微生物接种发酵成为有机肥,直接用于果园,猪尿通过处理,让500余亩果树从此“喝”上了优质有机肥。据测算,施用有机肥,农庄内6年生果树平均亩产增加230公斤,丰产年限可提前两年以上,而且,水果甜度增加,口感更加鲜美,万强的水果价格比别人每公斤高出1到2元。有机肥浇灌的土地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农庄因此减少旱灾损失达25-30%以上。
更令钱万强高兴的是,万强农庄的“猪沼果”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被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提升为“桐庐万强模式”,在全省推行。
浙江省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农牧结合的本质是把畜牧业的排泄物转变成种植业的宝——有机肥料,实现就地消纳,从而实现种植业、牧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要配套消纳用地,不然,农牧结合无从谈起。
但是,寸土寸金的浙江,如何配套消纳用地?这条路怎么走?
通过探索总结,浙江相继推广了另三种模式:南湖模式、双干模式、龙游模式,每一种模式,都针对性地破解了某个方面的问题。
南湖模式破解的是高密度中小规模养殖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难题;双干模式则通过建设生态养殖场小区的办法,既实现了高密度养殖村人畜彻底分离,又实现了和村里种植业高度结合的循环利用;龙游模式针对大中型规模场超量粪尿消纳的难题,以第三方专门从事“三沼”综合利用的社会化服务公司为纽带,形成异地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继四大模式之后,近年来,浙江又成功探索出顺旺养殖场的猪沼草模式,通过种草养畜,既可以大量消纳猪粪猪尿,又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目前这种模式已开始在全省推广。
五大模式针对同一个问题,如此一来,浙江的大规模场、中小规模场、高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村全面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浙江畜牧业也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2004年探底回升,到2008年一跃成为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首。
记者了解到,从传统规模转型到农牧结合生态规模养殖,浙江用了将近八年时间。“八年抗战”的成功,浙江政府主导并实施了三步走战略。
2005年,浙江开始实施“811”环境整治工程,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生态化建设被纳入其中,在全国率先实施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生态化建设项目。至今年底将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10头以上共计7894个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25个。以生猪为例,其规模量将达到全省生猪出栏量的69.42%,浙江绝大部分养殖户将告别“坐在粪堆上点钞票”的难堪。同时,随着生态养殖的纵深推进,养殖标准化、设施化等工作自然不会落下。
2008年,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明确提出,凡新建、扩建、改建等规模养殖场,一律要按照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要求进行建设。同时,为了确保生态养殖的总量,浙江提出促进畜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西进东扩”战略,对畜产品自给不足较大的温台丽地区,实施生态养猪场项目和山区海岛草食动物项目。为此,省财政连续三年共提供3000万元的支持,并带动地方投入近1亿元,新改扩建生态规模猪场500个,增加生猪生产能力52.35万头,使温台丽三市猪肉自给率提高7.5%。省农业、财政两厅每年落实专项资金800万元,先后扶持全省34个山区海岛欠发达县的210个乡镇发展生态特色畜牧业。
今年7月,浙江召开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在浙江全省全面开展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把是否实行“农牧结合”提升到两区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度。浙江生态畜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多主体紧密联接提升产业化
近年来,畜产品安全问题、市场问题频频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政府无奈肩负起“救火队长”的责任,市场主体被迫从“做大做精”转向“不求大但求全”,专业化程度不进反退,市场脆弱的产业链越来越令人担忧。针对此,浙江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养殖、屠宰销售、饲料加工等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养猪半年不如卖肉半天”的现实扭曲了上下游的关系,要破解这个难题,须通过合作化实现专业化进而提升产业化,从而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稳定发展。
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是浙江建设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的一个典型。
2009年12月,首期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如果顾名思义,这充其量是个生猪专业合作社而已,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多环节利益紧密联结的共同体。首期股东是占义乌全市生猪养殖总量1/3的华统、顺旺等八家规模场法人,股份则以法人拥有的母猪数按每头1200元入股,同时规定,要加入该合作社,必须具备生猪养殖100头以上、具有市级以上无公害基地认定资格。
法人做的好好的,为何还要出钱参股,老板们图的是什么?该合作社成立伊始,便引起了浙江各界的关注。
记者调查后发现,该合作社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共同的利益,则来自“六统一”的服务。
统一采购成本价供应。原本零售价进货的养殖场,通过合作社就成了团购,而且送货上门,原料价格优势立马体现,而且减少运输储存等支出。
统一销售服务。单家独户卖猪,由于势单力薄,既没有定价权,又不能稳定销售数量,行情好的时候还好,行情一旦低迷,根本卖不出去。有了合作社,生猪实现统一销售,行情好的时候可以自己定价,行情不好时由华统统一收购做深加工,实行保护价。
统一品种。每家猪场不需要自己养公猪,实行统一供精,省心省钱少风险。
顺旺养殖场老板葛义胜告诉记者:“农牧结合生态养殖让我收获了财富,过上了体面的田园生活,而参股丰和之后,种苗有保障、饲料有保障、市场有保障,最后,养猪的利润有保障,我要做的,就只剩下养好猪了。”
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朱和周的一番话,很具代表性:“市场监管当然需要,但靠防靠控不是长久之计,反而会导致人人自危,制约产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着手,通过合作,相互把关,风险共担,最后求得共赢。‘丰和’的宗旨就是实现‘和舟共济,共创丰年’。”
义乌畜牧局负责人表示,丰和合作社社员既是产业链某个环节的法人,又是供产销体系中的股东,和上下游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一荣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养猪的只要养好猪,做饲料的只要做好饲料,屠宰的不再愁收购不到放心猪,企业安心赚钱,市民放心吃肉,政府要做的,就是专心服务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类似丰和的例子并不少见,而每一种合作,都串联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种苗、养殖、屠宰、畜产品深加工、畜禽排泄物处理等为核心,形成一系列的合作化小体系。
宁波的“爱卡畜牧”由几大规模场法人参股,专业提供生猪人工授精服务,覆盖了宁波85%的猪人工授精外,还在全省设立了七个供精点,使7万头母猪授益;温州市基地生猪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必须参股但限定单个股东股金不得超过20%的方式,组建起了包括生产、加工、经营、分配、管理的综合服务型合作联社;杭州的国贸饲料专门与规模生猪养殖场(合作社)设立了双方共同投资的独立的饲料工厂;萧山的农法生猪专业合作社,亦采用法人参股,建成了集种猪繁育、饲料加工、商品猪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金东和丰禽业合作社则破除地域界限,将原来不同县域的6家禽业合作社和1家饲料加工厂通过合伙合作双层联合,创建首个跨区域合作联社;生猪养殖大县嘉兴南湖区,则在南湖区政府的推动下,由五芳斋集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饲料公司、牧业园区等共同出资成立浙江远方肉类公司……
不难发现,上述合作,无不使专业化更专,产业链更长,组织化更强。与传统畜牧产业体系相比,多主体间的紧密联接成为新型畜牧产业组织形式的核心,规模场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成为新型联合公司的所有者。多个主体间通过资本相互渗透,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并进一步体现现代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
面对民间的自发创新行为,浙江各级政府顺势而为,有的已参与其中,有的在加大总结力度,为制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扶持政策积累经验,浙江省畜牧局更是统一了思想,把今后的主要工作放在三方面的突破:以合作化实现专业化、以合作化巩固生态化、以合作化提升产业化。张火法告诉记者: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是解决畜牧产品安全、健全市场、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的根本,是浙江现代畜牧业继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之后的又一个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更是浙江政府今后重点扶持的服务对象,而实现这个目标,路很长,难度比从传统规模到生态规模养殖还要大,但非走不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