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刀鱼还能这么肥?”8日晚上8点,江苏省无锡市东亭某大酒店的莫老板望着一包刚从几百公里外送来的冰鲜鱼,赞叹连连。曾是江南“大众时鲜”的刀鱼在几乎“告别”长江后,终于人工养殖成功,并已投放市场。
上月底开始,锡山区、惠山区的部分高档酒店开始向顾客提供养殖的“秋刀”。老吃客们反应,的确是正宗的长江刀鱼,肉质细腻、骨头纤软,和清明时节的刀鱼相差无几。培育这些刀鱼的是锡山区东亭著名的水产养殖专业户沈洪伟。今年43岁的沈洪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本报的“熟面孔”。1991年他在江苏省最早实施“土池育苗”养蟹、1995年又成功实现冬季温室甲鱼产蛋。他曾是1994年无锡市“十佳青年”的候选人,却又在水产经营上屡遭波折。2005年,他与水产科研前沿专家合作,开始试验刀鱼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经反复探索,去年底他终于在长江流经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找到一处最适于刀鱼养殖的水面,并通过人工模拟出了水流时速10公里以上的刀鱼洄游速度,掌握了一整套模仿刀鱼自然生长环境的技术。因为刀鱼是洄游鱼类,其肉质与洄游的路途和生殖密切相关。所以江南一带传统上只在清明时节品尝肉质肥美的刀鱼,而人工养殖的刀鱼,运动的是水流,鱼只做相对运动,体内营养消耗有限,肉质基本上没有变化。一年四季吃刀鱼成为可能。
刀鱼、鲥鱼与河豚,是“长江三鲜”,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不是稀罕物品。但因为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这些水产日益“贵重”,“一天没捞到一条刀鱼”的报道成为近年的新闻。今年清明,江阴市场一斤3条规格的刀鱼价格在每斤4000元左右。近年来,“长江三鲜”人工繁育相继取得突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始与一些企业将繁育出的鱼苗回放长江。但目前国内成功掌握商业化大规模养殖技术的企业只有三四家。沈洪伟表示,经过8个月的生长,他的刀鱼已长到了一尺多长,现在开始小规模地提供给家乡的饭店,是想了解市场的反应。目前他的批发价是200元一斤。在明年春节前,他还能提供20万条二两以上的刀鱼。按他的发展规划,到2012年,可以实现向无锡市场提供一百万条刀鱼的规模,老无锡们可以不再望“刀”兴叹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