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首要的是通过提供作为全体国民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而得以体现的。“民以食为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所需要的粮食在5000亿公斤以上,是一个天文数字。大体而言,现阶段中国粮食的总体、平均自给率为95%,即在平年时大体自给自足,丰年时略有富裕,歉年时略有缺口——可通过少量进口予以弥补。近几年来中国粮食连续丰收,2009年总产量达到5308亿公斤,消费量大约5200亿公斤,实现自给有余。但是,这只是短期现象,从长期来看,还是以按保障95%的自给率进行安排,较为切合实际。到2020年,应当保障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至少达到5600亿公斤,即比2009年增加约300亿公斤。
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很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供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有形之手”——政府。政府不仅要抓粮食生产,还要抓粮食收购、流通、调剂、储备,等等。尤其是,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相当紧缺,政府的担子就更重。目前,国内豆油生产80%依靠进口大豆;ADM等三大国际粮油巨头通过投资等形式掌握了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大豆加工能力,从而造成了中国“豆油话语权”的丧失,真是触目惊心!一旦这种局面在粮食上重演,保障粮食生产、供应必将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要避免粮食产供销的外商、内商的控制,政府是责无旁贷的!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徘徊在5000亿公斤,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大体为2000亿公斤。现阶段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粮食大约为200亿公斤。即使我国每年进口粮食仅仅翻一番即达到400亿—500亿公斤,国际粮食市场便会受到巨大冲击而价格猛增,令人无法承受;如果再进一步增加,即指望主要依靠进口解决我国粮食的较大缺口,那更是画饼充饥!从而,我国只有保地保粮,别无他途。
抓紧粮食生产,稳定种粮面积是基础。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20年中国耕地面积保有量应不低于18亿亩,从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为此,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这里所说的18亿亩耕地和其中的15.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都是相关专家根据对人口的增长、粮食单产增长潜力等因素的反复测算而求得的,并非简单地“拍脑袋”而得。
有人主张中国放弃粮食基本自给自足而主张通过“卖地富农”。即使不考虑其一切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仅就农民本身发财致富而言,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也仅仅是大城市郊区、交通要道附近、著名旅游景点附近之类的极少数位置优越地带的农民,而全国其他地区广大农民则与此无缘。与此相关的是,认为中国可通过卖地发展非农产业更好地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即主张“卖地富国”论,此种观点也是忽视了非农用地的区位性,即并非任何一块土地都可用于发展任何非农产业,也是不切实际的。从而,不管是“卖地富农”论还是“卖地富国”论,无非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而已。(周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