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河蟹上市时,“黑心商户竟用避孕药快速催长大闸蟹”的传言又在网上疯传,让一向钟爱大闸蟹的市民心里有点儿犯嘀咕。5日,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不可能。”同时,北京市相关部门也表示会加强对进京大闸蟹产地及检疫证明的检查,同时加大相关指标的检测。(见9月6日《北京晨报》)
我对菜篮子、下馆子越来越害怕了,由于缺乏安全感,公众在购买或消费某些蔬菜特别是水产品时,充满了狐疑,对商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暂且撇开大闸蟹不论,单就百姓餐桌上常吃的荤素食品而言,总有一种恐惧涌上心头。从残留农药到掺杂防腐药剂,从往各种肉类食品注水到加入色素以次充好,就连粮食也不能幸免,吃进肚子不伤及肠胃就烧高香了。
联系到近来闹得满城风雨的南京“龙虾门”事件,我们对食品安全又平添了一份担忧,据报道,南京多名食客疑似食用小龙虾而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病名读起来虽然拗口,但病魔来势凶猛,毫无防备的食客即刻被撂倒了。发病机理我虽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致病源来自龙虾体内,有消息说,是洗虾粉惹的祸,可见龙虾只是一个“替死鬼”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来自餐馆里的食品加工人员。
再把话题拉回到大闸蟹上来,现如今大闸蟹是越来越大、越来越肥了,这也不是件坏事,谁不想吃肥美可口的食物呢。可有些大闸蟹“腰宽体胖”大得有些离奇,有没有“外力”干预,我们有权力追问真相。毕竟大闸蟹价格昂贵,重量决定效益,而避孕药恰恰能促使大闸蟹“肥胖”。在这个节骨眼上,行业协会又站出来说话,信誓旦旦声称不可能用避孕药催长大闸蟹,我觉得可信度不高,谁会胳膊肘向外拐呢?
前一阵子金浩茶油传出有致癌物,某些利益相关方曾公开拍胸脯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结果话音还未落下,就被某地权威部门检测出实有其事,金浩董事长刘翔浩只得发表公开信,恳请公众给其一次改错机会,令我们无语。此次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会不会故伎重演,忽悠消费者,还真不好说,大闸蟹究竟有没有食用避孕药,最好由无关利益的权威机构说了算,我们期待谜底被尽早彻底揭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