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鱼含激素?”日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本报8月31日A15版报道)。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说,目前他们已经将该调查报告分别提交给了国家环保部和水利部。
影响有多大没有明确结论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环境毒理学专家周炳升接受采访时说,壬基酚和辛基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免疫学专家谭锦泉教授表示报告中85.0微克/千克的激素含量,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晓辉指出,“只有当‘环境激素’积累到一定量时,才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
长江鱼没到不能吃的程度
长江里的鱼究竟还能不能吃呢?对此,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的曾令兵研究员认为,从整体上来讲,长江野生鱼目前并没有到不能吃的程度,毕竟长江是一个大的水体。相反,养殖的小水塘反而有可能因为小范围内用药过多而不洁。
“只是想引起决策部门重视”
带着各界的质疑,记者采访了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报告发布者武毅秀。武毅秀说,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至于具体含量多少对人体有害,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
调查报告采取的抽样检测的取样方法是否科学?武毅秀说,决定采取抽样检测方法前,我们的组织咨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足以支撑报告所说的内容,最终报告只是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流域鱼类体内含有这三种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
眼睛
带毒的鱼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甚至向外鼓出。
鳃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大量毒物可能积蓄在这里。有毒的鱼鳃不光滑,较粗糙,呈暗红色。
体形
受污染严重的鱼形体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弯曲,甚至畸形,还有的皮膜发黄,尾部发青。另一重要特征是,污染鱼大多鳍条松脆,一碰即断,最易识别。
气味
正常鱼有鱼腥味,被污染的鱼则气味异常,根据毒物的不同而呈大蒜味、氨味、煤油味、火药味等,含酚量高的鱼鳃还可能被点燃。
鱼肉
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壬基酚和辛基酚会被鱼吸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