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方法不当小心中毒:水产品应该怎么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7/2010 11:22:43   来源:新浪网

  海蜇

  海蜇是海生的腔肠动物,生物学名为“水母”。在我国分布于渤海到南海北部。日本、朝鲜海域也有分布。海蜇个体直径通常为250-500毫米,伞部呈半球形,胶质厚而硬。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我国沿海产量最高的食用水母,其营养价值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 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

  在海中飘浮的海蜇海蜇是沿海各地居民喜爱的食品品种。中国是最早食用海蜇的国家,晋朝张华所著的《博物志》就记载关于如何食用海蜇。此外,海蜇还是治病良药。中医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此外,海蜇还可去积尘、清肠胃,保障身体健康。但海蜇刺丝囊内含海蜇毒素和四氨络物、组织胺等。海蜇毒素属多肽类物质,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组织胺引起局部反应。中毒表现:海蜇或其它水母刺伤后出现局部疼痛,数小时后可出现线条状红斑、丘疹,类似鞭痕;严重者局部可出现淤斑、水疱,甚至表皮坏死。一般经15~20天痊愈。部分患者伴有发冷、肌肉酸痛、胸闷、气急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可发生休克和肺水肿。

  渔民在捕捞海蜇时,一般都会尽量用工具而不直接接触海蜇;新鲜海蜇不宜直接食用,因为新鲜海蜇含水较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海蜇毒素。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三矾后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这种海蜇方可食用。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海葵

  海葵是腔肠动物门的珊瑚类动物。外表很像植物,广布散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海葵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或珊瑚礁上。除了依附岩礁之外,还会依附在寄居蟹的螺壳上。当寄居蟹长大要迁入另一个较大的新螺壳时,海葵也会主动地移到新壳上。海葵的寿命很长,据报道有人对来自深海数只海葵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一14技术测定,惊讶地发现它们的年龄竟达到1500~2100岁。

  珊瑚虫海葵在我国,沿海居民有食用海葵的习惯,认为海葵是健康补品。据烹饪师介绍,海葵炖汤,味美而滋补,有滋阴壮阳的功效,若加人参、西洋参,效果更好。海葵能镇静、止咳、降压、抗凝、抗菌、抗癌、兴奋平滑肌,甚至还有“通乳下奶”作用,所以浙江黄龙岛的人们称之为“石奶”。海葵可入药,沿海渔民常用它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海葵可止痛,似颅痛定,颅痛定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广泛用于癌肿、神经等方面的痛症中,而海葵的作用却优于颅痛定。

  但是海葵也有毒,海葵毒素是多肽和蛋白质类毒素,有几种毒素。主要为心脏和神经毒素,多数毒素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结合,减慢钠通道的失活过程;也有一些毒素是钾通道阻断剂。另外,有些毒素还表现抗病毒和细胞毒作用等。海葵误食中毒,中毒潜伏期1~4小时。中毒表现:头晕、舌麻、精神委靡、恶心、呕吐、流涎、胸闷、肢麻、腹痛、腹泻,甚至惊厥、昏迷,以至死亡。

  沙蚕

  沙蚕为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尾部为虫体最后1节或数节,亦称肛节,具一对肛须、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

  使用沙蚕作钓饵的垂钓者有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异常的症状。经研究,从沙蚕体内分离出一种活性物质,命名为沙蚕毒素。

  沙蚕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居民还视生殖腺成熟的沙蚕为营养珍品。干制后,煮汤白如牛奶,味极鲜美,且浓度大,有“天然味精”之称。油炸后酥松香脆,为下酒佳肴。沙蚕无论在国内或出口,都十分畅销。

  但烧熟的沙蚕往往只有手指粗细。沙蚕是一种绝对的美味,无论炖肉、烧汤,都能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蚕,海蜈蚣也是种极其鲜美的海鲜,不过和沙蚕不是同一种动物。

  鲍鱼

  鲍鱼不是鱼,是一种爬附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单壳类软体动物,鲍鱼的身体外边,仅一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这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展时呈椭圆形,腹面平,适于附着和爬行。人们食用鲍鱼主要就是足部的肌肉。鲍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在沿海岛屿或海岸向外突出的岩角都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地方。

  皱纹盘鲍杂色鲍皱纹盘鲍,分布我国北部沿海,山东、辽宁产量多。皱纹盘鲍为我国所产鲍鱼个体最大的。

  杂色鲍,我国沿海有分布,以海南岛及广东的洞州岛产量较多;

  鲍鱼美味,是名贵的海产食品。鲍贝壳即有名的药材材石决明,又是制作贝雕画的重要材料。

  鲍鱼本身营养价值极高,鲍鱼为深海生物,中医认为鲍鱼有滋阴补养,而且补而不燥。鲍鱼中含有“鲍素”,可以有效防癌。中医认为鲍鱼可以“养阴、平肝、固肾”,还可调节肾上腺分泌。

  但是,鲍鱼的内脏器官含有一种称为Pyropheophorbide a的光致敏毒素,是海藻叶绿素衍生物的分解产物。这种毒素一般在春季聚集在鲍鱼的肝脏中,具有光化活性,如果有人吃了含有这种化合物的鲍鱼,然后又暴露于阳光中的话,该物质会促使人体内的组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等胺化合物的产生,从而引起皮肤的炎症和毒性反应。鲍鱼毒素的中毒症状为脸和手出现红色水肿,但不是致命的。

  泥螺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分。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壳无螺塔。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泥螺是杂食性,海产较小的贝类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侧腔目。常匍匐在海滩上,吞食藻类泥沙等。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软体动物之一。个体虽小,名声却大。自古我国民间就有吃泥螺的习惯,尤其是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把它作为海味珍品,而且加工、食法讲究。经腌渍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可口。

  泥螺但是,过多食用泥螺,有些人在暴露部位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表面光亮、可见丘疹和大小不等的水疱,往往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和手足背等处为多。淤斑以鼻背和颧部易见约经两周即渐消退,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指甲失去光泽,呈灰褐色,甲下可见瘀斑。少数病人口唇黏膜发生红肿和糜烂。自觉灼热、瘙痒和触痛,以指头和甲部较为显著,此外病人还可有紧张感、发麻或蚁走感。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女性多见。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甲锥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 5厘米。

  织纹螺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附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含量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 54—0 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致人死命。

  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石房蛤毒素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石房蛤毒素的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极为相似,人食用毒贝后 ,一般几分钟到几小时后 ,唇、舌、喉头、面部、手指有麻木感 ,还会发展到四肢末端和颈部麻木 ,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最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者常在2-24小时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对贝类中毒尚无有效解毒剂,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设法去除毒素,同时对症治疗。

  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有很强的季节性,中毒事件常见于每年的4至8月,这与织纹螺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

  芋螺

  芋螺俗名鸡心螺,贝壳圆锥形或纺锤形,螺旋部通常较低,体螺层高大,壳口窄长。壳面光滑,或具细浅的螺旋沟纹,并常具各样斑点和花纹,色泽美丽。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生活的种类。栖息于岩石、珊瑚礁、沙和泥沙质的海底。中国沿海约有70种。浙江南部即有分布,愈向南种类愈多,在珊瑚礁中种类尤为丰富。肉均可食,贝壳供观赏,有的价值很高。芋螺体腔中有毒腺,带有毒液的箭形齿舌可以自吻射出体外,杀伤其他动物为食,人若不慎被其刺伤,会引起剧痛,重者有致命危险。

  鸡心螺贻贝

  贻贝古称“东海夫人”,俗名“青口”。我国沿海常见的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三种,其中翡翠贻贝产于东、南沿海,是广东养殖的贝类。在我国食用贻贝的历史,文献早有记载。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说:“东海夫人,生东南海中,似珠母,一头尖,中衔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宋朝孟铣所写《食疗本草》,对贻贝吃法有以下的记载:“…与少米先煮熟后,除去毛,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同煮即更妙”。直到现在,贻贝仍是我国居*要海产的食品。

  贻贝贻贝的干制品称“淡菜”,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血、调经等功能,用于治疗眩晕、盗汁、高血压、阳痿、腰痛、吐血等病症。

  贻贝在接触有毒海藻后几天或几小时内获得很强的毒性,被作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指示生物。在贻贝的体内,还会存在腹泻型贝类毒素。这些情况往往出现在水温较高,赤潮发生时期。

  毛蚶

  在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毛蚶栖息在浅海泥沙滩底,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7~8月产卵,2~3龄成熟。北方每年7~8月、南方8~12月易于采捕。

  毛蚶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毛蚶还具药用价值,蚶肉味甘,性温,具补血、温中、健胃、消食功能。

  毛蚶1988年,上海发生的甲肝大流行事件,30万人食用毛蚶中毒,就是由于吃了未经彻底加热的不洁毛蚶而引起的。毛蚶(牡蛎、蛤蜊等)生长在河口和海湾的泥沙中,以海水中浮游生物为生,由于它们栖息的近海水域常常受到沿海城市污水的污染,使海水中可能含有肝炎病人排泄的肝炎病毒。一只毛蚶每小时可过滤5升海水,通过滤食活动,海水中的肝炎病毒在贝体内浓缩储积,当这些含有病毒的海鲜成批供应市场时,如果是生吃或半生吃,就易导致甲型肝炎。毛蚶体内还可能含有戊肝病毒、沙门氏菌等,很多戊型肝炎病人也是因为进食这些生的水产品而得病的,因此毛蚶不能生吃。

  缢蛏

  缢蛏俗称“蛏子”,海生贝壳软体动物,涨潮时出洞摄食,退潮时穴居。喜生长在涂质柔软、硅藻丰富的港湾潮流地带。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5 5%,脂肪0 8%,糖类1 8%和无机盐1 1%。缢蛏的软体部还有补虚的作用,对阴虚、血虚效果最佳,产后、病后多用之。

  缢蛏是滤食性的贝类,发生赤潮时,缢蛏摄食毒藻后,毒性不会排出体内,而是将毒素富集体内,人们若是食用了这种缢蛏,会引起中毒。

  缢蛏紫石房蛤

  软体动物帘蛤科的紫石房蛤,分布在中国辽东半岛南部与山东半岛北部,日本海沿岸与前苏联的远东海域。紫石房蛤俗称“天鹅蛋”,因它的贝壳形态酷似天鹅蛋,软体部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甜菜碱、肝糖、维生素A、B、D等。除鲜食、烹炒、作汤外,还可干制。它的体液中有抗血友病的活性成分,可使白血病患者延长生存时间。大连和烟台地区的餐饮业,常作为高档海鲜美食。其壳入药,主含碳酸钙、壳角质等,具有软坚散结、清热化痰之功,用于瘰疬、咳嗽、痰多、胸胁痛、咯血、崩漏带下及外用疮疡。赤潮时,有毒藻类进入体内而成有毒蛤类。

  扇贝

  软体动物珍珠贝目中的一科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扇贝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品种。扇贝有两个壳,大小几乎相等,壳面一般为紫褐色、浅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贝克内面为白色,壳内的肌肉为可食部位。闭壳肌肉色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赤潮时,有毒藻类进入体内而成有毒贝类。

  海兔

  海兔分布于世界暖海区域,我国暖海区也有出产。我国的海兔种类很多,已定名的有21种。海兔可食。沿海居民称的“海粉丝”,海兔即海兔胶质丝卵袋的干制品,又有“海粉”和“海挂面”之称。福建、广东沿海渔民进行人工养殖海兔。据记载,我国福建厦门渔农民养殖海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外,海兔还具有消炎退热、润肺、滋阴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说:能治赤痢、风痰。民间验方,以海兔放置水中浸泡,加冰糖炖服,能治发烧、咳嗽,并治鼻衄等疾病。

  近年来,日本名古屋大学山田静之教授等人,从海兔体内提取了一种名为“阿普里罗灵”的化合物,通过动物实验,认为可作为抗癌剂。海兔因此声名远扬。

  海兔体内有毒腺,又称为蛋白腺,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气味。令人恶心,海兔的皮肤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是一种挥发油,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误食海兔的有毒部位,或皮肤的伤口部位接触海兔都会引起中毒。

  章鱼、乌贼、鱿鱼

  章鱼章鱼或称蛸,软体动物门类。体呈短卵圆形,无鳍,头上生有8条腕,俗称“八带”,章鱼的臂腕,既是捕食的工具,也是流动时的辅助用具。“凉拌八带”即是以活的小章鱼为原料制成的。章鱼为肉食性动物,以瓣鳃类和甲壳类为食。章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品,不仅美味,而且也是食疗补养的佳品。章鱼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天然牛黄酸,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延长人类寿命重要作用。章鱼特别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章鱼嘴和眼里均是沙子,吃时须挤出。肉嫩无骨刺,凉性大,所以吃时要加姜。

  章鱼有100多种,有些有毒,对人有危害。章鱼的颌像鹦鹉的喙,咬的力量很大,能将触腕抓到的食物撕咬着吃。当它咬到目标后,就将毒液经唾液腺注入猎物的伤口。据报道,因被章鱼咬伤而毙命的事例有不少。其中之一是在澳大利亚,一位潜水者抓到一只小的蓝环章鱼,只有20厘米,觉得很好玩,让它从胳膊上爬到肩上,最后爬到颈部背面,在那里呆了几分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朝潜水员颈部咬了一口,两小时后,潜水员不幸身亡。

  蓝环章鱼乌贼,软体动物门类,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肉质狭鳍。头部发达,有1对大眼,头顶有口,内有角质颚2个和齿舌。体内墨囊发达,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避,故又称墨鱼。每年5~6月间产卵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肉厚味美,供鲜食或干制。种类较多,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为金乌贼和无针乌贼,后者产量较大,是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

  乌贼鱼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乌贼干制品称“螟蜅鲞”,两者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食品。眼球,墨汁等又是工业原料。

  鱿鱼,又称柔鱼,枪乌贼。它和墨鱼、章鱼等软体腕足类海产品在营养功用方面基本相同,都是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并含有十分丰富的诸如硒、碘、锰、铜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鱿鱼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元素,对骨骼发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预防贫血。鱿鱼除了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外,还是含有大量牛黄酸的一种低热量食品。可抑制血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成人病,缓解疲劳,恢复视力,改善肝脏功能。其含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抗射线作用。中医认为,鱿鱼有滋阴养胃、补虚润肤的功能。鱿鱼如何分辨鱿鱼和乌贼呢?用手指用力按一下*的中部,如果有坚硬感,就是乌贼鱼,如果较软,就是鱿鱼。因为乌贼鱼有一条像船型的硬乌贼骨,而鱿鱼仅有一条叶状的透明薄膜横亘于体内,所以手感不同。另外,鱿鱼一般都体形细长,末端呈长菱形,肉质鳍分列于嗣体的两侧,倒过来观察时,很像一只“标枪头”,而乌贼鱼外形稍显肩宽,与鱿鱼的其他特征也有区别。

  每100克的鱿鱼胆固醇含量达265毫克,属于胆固醇偏高的食物,所以鱿鱼虽然美味,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应慎食。鱿鱼性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也应少吃。鱿鱼、乌贼鱼和章鱼都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者慎食,患有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

  蚕蛹(蜂蛹)

  我国许多地方的居民喜欢食用油炸蚕蛹,食用蚕蛹在我国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蚕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肽类、胆碱及酶类等,肽类多为激素的成分。蚕蛹对身体的糖和脂肪代谢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蚕蛹中活性物质还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但一次性摄入太多引起急性中毒。中毒情况主要侵犯消化和中枢神经系统,蚕蛹中毒所致中枢损害,可能与变态反应相关,即食物过敏。

  中毒表现:开始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同时常伴头昏、头痛和全身麻木等;继而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及抽搐,并出现眼球震颤,舌肌震颤,步态蹒跚等,抽搐呈阵发性。发作时手足痉挛,面呈苦笑面容,眼球固定,瞳孔缩小,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意识不清,每次历时15~30分钟到数小时后可再发作,发作过后呼吸急促、困难或不规则,神志可呈恍惚状态,大喊大叫,有的持续意识不清,可伴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及休克。脑电图检查呈高度或中度异常。

  螃蟹

  全世界螃蟹种类可达500余种。最大螃蟹为高脚蟹,产于日本沿海,体长可达两米。中国的阳澄湖大闸蟹远近闻名。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国人吃螃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朝。近年来研究发现,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一般认为,药用以淡水蟹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梭子蟹中华绒螯蟹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单食。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不能食用死蟹。因为死蟹体内含有大量细菌和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应蒸熟煮透后再吃。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节,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蟹肉性寒,不宜多食,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消化道炎症或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都不宜食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肉也不宜多吃: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蟹。蟹肉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尤其是蟹爪,孕妇忌食。

  蟹分为河蟹和海蟹。河蟹中雌蟹营养价值较高;如果是海蟹中雄蟹营养价值较高。当螃蟹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氨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为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性越来越大,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

  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据专家考证,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为20%。吃腌蟹和醉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生吃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肺吸虫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水中泡30分钟或20%盐水中腌48小时才能杀死。生吃螃蟹,还可能引发肠道发炎、水肿及*等症状。

  有毒的绣花脊熟若蟹台产蟹类有毒的共有 11 种,包括铜铸熟若蟹、花纹爱洁蟹、绣花脊熟若蟹、雷诺氏鳞斑蟹、蕾近爱洁蟹、杨氏近扇蟹、毒鳞斑蟹、锋足鳞斑蟹、绒毛仿银杏蟹、切脊熟若蟹、钝额曲毛蟹等,所含的毒素是强烈的河鲀毒与麻痹性贝毒。绣花脊熟若蟹是目为被证实最毒的毒蟹,目前为止,食用本蟹种中毒者无人存活,每100克的肉含有可致死400人的毒素。


  虾

  虾是一种蛋白质非常丰富、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更含大量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无机盐。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虾的肌纤维比较细,组织蛋白质的结构松软,水分含量较多,所以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适合病人、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不同的虾除了口味的差异外,营养价值其实大同小异。海虾肉的韧性好,口感比河虾要好一些。我国常见的海虾就有500多种,不同的品种在各地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龙虾、对虾、皮皮虾、白虾、基围虾、虾米等。

  龙虾对虾沼虾河虾中医认为,海虾性味甘、咸、温,具有开胃化痰、补气壮阳、益气通乳等功效,对肾虚阳委、腰酸膝软、筋骨疼痛、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虾为发物,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身上生疮或阴虚火旺或患有皮肤疥癣者亦忌食。

  中国民间古老相传“螃蟹与柿子不宜同吃”,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虾也一样,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象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即俗称“结石”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虾等贝壳类食物中含有一种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 吃虾后不宜服维生素C片剂。该物质吃下去本身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服用维生素C片剂后,可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物质――砒霜,能危及人的生命。

  食用死虾、死蟹等水产品对人体极其有害。像虾、蟹等水产品含有的蛋白质高,它的蛋白质构成中含有大量组氨酸。当水产品死后,体内蛋白质很快分解,有些细菌专爱袭击组氨酸,摄取其中养分,并将组氨酸转化为有毒物质组胺。人食用一定量的组胺后会中毒,严重时可能致命。另外,*的虾中还会产生大量微生物,这些都是影响健康的有害因素。

  海参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动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性,此外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不可多得的海洋药物资源。中医认为,海参具有补肾益精、除湿壮阳、养血润燥,通便利尿的特性。海参本身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及鱼毒,能抑制癌细胞,抑制蛋白质、核糖核甘酸的合成,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癌杀菌作用。海参中所含的硒,能抑制癌细胞及血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梅花参体内含有的海参素,虽然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但是它具有细胞毒性和溶血毒性,可抑制神经传导。皮肤接触后会发生红、肿、痛的症状,口服后可发生呕吐、腹痛等症状,需使用抗己酰胆碱药物解毒。

  在食用海参时必须注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因为皂苷摄入的量太多,对人体而言总会有一些不适的症状出现,例如恶心、呕吐、嘴唇麻痹等中毒症状。为了避免中毒,少量食用就好,避免一次吃太多的海参。

  海胆

  黄海胆又称为海刺猬。属海珍品之一,营养价值之高,可与海参、鲍鱼媲美,以精深加工的冰鲜黄海胆肉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黄海胆是营养极其丰富的海珍品之一,含有大量的蛋氨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用其性腺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鲜海胆黄、海胆酱不仅味道非常鲜美,还可美容。其壳入中药可医治颈淋巴结核、积痰不化、胸肋胀痛、胃及肠道溃疡、甲沟炎等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胆少数海胆的卵巢有毒,在春、夏季人误食后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绝大多数海胆的棘刺有毒,如人被毒棘海胆的叉棘刺伤后,发生剧痛、昏迷现象,有过死亡的记录。

  鲶鱼

  鲶鱼,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高温可以破坏鲶鱼鱼卵中的毒素,只要将鱼卵煮熟就可以放心食用。如果烧煮时间过短,食后会引起中毒,引发腹痛和腹泻。

  鲶鱼的特点是嘴边有像猫一样的触须,上颚上方有一对,嘴边还有一对,下颚还有一对。许多鲶鱼背上有脊骨,有胸鳍。它们的脊骨上可能有毒腺,被刺中会感到疼痛和伤害。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河鲀(河豚鱼)

  一种海江洄游性鱼类。在海中食有毒藻类,毒素积累。

  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鲀; “不吃河鲀,不知鱼味。”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但是河鲀毒性极大,如烹调不当,食后往往中毒,甚至危及性命。

  河鲀的肝脏、卵巢、皮肤和肠都含有河鲀毒素,河鲀毒素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1克河鲀毒素可致1000人丧命。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 5毫克。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便开始炭化。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星鲀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食用河鲀,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鲜,加工处理要极为严格。方法是沿脊骨剖开鱼体,将皮肤撕下,砍掉头,挖去内脏,将鱼肉在清水中反复洗涤,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鲤鱼

  鲤鱼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各地淡水河湖、池塘,一年四季均产。

  鲤鱼呈柳叶形,背略隆起,嘴上有须,鳞片大且紧。鲤鱼体肥肉嫩,是人们日常喜爱食用并且很熟悉的水产品。

  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中医认为:鲤鱼味甘、性平,有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咳喘者及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产后乳汁缺少之人食用;

  同时鲤鱼是发物,素体阳亢及疮疡者慎食,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性狼疮、支气管哮喘、儿童痄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疗疮、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忌食;

  有资料显示,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赤小豆和狗肉同食,也忌与朱砂同服。鲤鱼与咸菜相克:可引起消化道癌肿。

  鲤鱼鱼腹两侧各有一条同细线一样的白筋,去掉可以除腥味;在靠鲤鱼鳃部的地方切一个小口,白筋就显露出来了,用镊子夹住,轻轻用力,即可抽掉。

  鲤鱼同上述几种海鱼一样,都容易产生组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