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食品监管 又被“龙虾门”踢了屁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6/2010 16:16:36   来源:-

  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关于疑似食用龙虾致病的有关情况。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介绍,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龙虾致病的相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沈健任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调查。目前为止,还未查明食用龙虾与产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关联因素,相关部门将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小龙虾进行专项整治工作。(8月25日扬子晚报)

  又见“专项整治”,对此公众耳熟能详。“专项整治”的套路都大同小异,先是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逐一出列“报到”,照本宣科“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然后推出实施方案,建立若干制度,构建协调机制,分设若干小组,最后是如此这般“以保证市民食品安全”云云。当初三聚氰胺也是被“专项整治”过的,而且还不是在一个地区,一个时段,可三聚氰胺却越“整治”越滋润,快成了外国奶牛的“托”了。这种早被人们称之谓“事后诸葛亮”、“运动式执法风暴”的“专项整治”往往是一曝十寒,作用不大。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目前为止还未查明食用龙虾与产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关联因素,就立马拿小龙虾是问,搞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专项整治行动,有必要吗?而且专家一致认为,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量运动、醉酒、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药物影响、代谢异常以及遗传缺陷等,既然对于“洗虾粉”的致害性,还没有一个权威定论,针对小龙虾的“专项整治”岂非随手牵来一只“替罪羊”,然后对天放一阵空枪?退一步说,即便小龙虾就是罪魁祸首,也该认真反思日常监管在哪些环节上出现了疏漏。为何专项整治一出手就瞄准市场和经营者,而不对相关监管环节进行严格督查,同时启动对相关责任人员的问责?如果在“摸着龙虾过河”的整治中发现了新的“祸首”,是否要重新部署“专项整治”?以此类推,在食品安全成为公众一大心病的当下,有多少“专项整治”还要重来?

  无的放矢的“专项整治”折射出一种监管懒政,同时也有诿责之嫌。联想到此前沸沸扬扬的“激素奶粉”事件,随着权威抽检没有异常结果的公布,“早熟门”似乎尘埃落定,但陷入舆论漩涡、渐失市场的奶企却没处喊冤,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监管者缺位导致的后果远不止直接损失。南京的“专项整治”大张旗鼓,小龙虾就此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谁还敢再吃味道鲜的小龙虾?有多少商家因此而倒了“虾霉”!更为令人纠结的是,小龙虾为监管缺位背上黑锅,各路监管者的责任还“潜于水底”,那么,“谁来保卫我的胃”的老问题恐仍然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