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专家指出,此症多由外伤、药物及免疫性疾病等所致,因食物诱发的只是极个别的特例,街坊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出现症状者,如及时去除病因,肌肉组织多数可修复正常,治疗后急性肾损伤也可逆转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汤水福教授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多位市民吃过小龙虾后出现腰酸、背痛甚至排出“酱油尿”等症状,被诊断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横纹肌肉溶解症,“肇事元凶”虽一时难有定论,不过很多读者倒因此记住了一个特殊的医学名词——肌肉溶解症。很多人感到好奇:只听说过冰雪会融化,怎么肌肉也会溶解?这是一种什么病?食物会引发这种病吗?到底有多严重?应该怎么预防?……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解读
食物引发肌肉溶解只是特例
“临床上,横纹肌溶解症并不少见,但因食物诱发的 只有极个别的特例。” 针对近日南京多人疑因食用“洗虾粉”泡过的小龙虾出现横纹肌肉溶解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汤水福教授分析称,某些食物中所含的成分对特定人群可诱发过敏,直接引发肌肉炎症性的损害,但这种病例确实很少见,街坊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肌肉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汤水福解释说,人体的肌肉主要有平滑肌、心肌及骨骼肌三种。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于骨骼肌,这类肌肉主要由横纹肌组成。横纹肌若受损,肌肉细胞就会被破坏甚至坏死,令患者感到局部酸痛,这就是所谓的“肌溶解”。另外,被破坏的肌肉细胞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和尿酸,并随血液循环进入到肾脏,被肾小球滤过后的肌红蛋白进入到尿液中,使得尿液颜色变深,就会出现所谓的“酱油尿”。而没能及时排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则阻塞肾小管,严重的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运动过量
也可导致肌肉溶解症
“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通常是强大的外力挤压、过量运动,或是人体高烧、药物作用或免疫性疾病产生的肌肉炎症等。”汤水福称,临床上因地震、车祸等灾害中受外力挤压、击打直接损伤到横纹肌导致溶解症的比较多见,因过量运动引起的病例也曾发生过。比如,曾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一天做了600个俯卧撑,超过他平常锻炼量的5倍,当天他除了肌肉酸疼外,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到晚上还排出了“酱油尿”。
除了上述物理性的诱因外,人体高烧、药物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物理性的因素也可导致肌肉炎症,进而引发肌肉溶解。临床上,降脂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以及一些强力利尿剂、激素、通便秘和某些抗结核药(如异烟肼)都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其中,降脂药使用不当可直接对肌肉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细胞缺血、坏死;而强力利尿剂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细胞严重脱水、坏死,最后导致横纹肌溶解。
症状
早期肌肉酸胀疼痛乏力
虽然广州地区并无相关的病例出现,但不少街坊对于如何辨别横纹肌溶解症还是很感兴趣。对此,汤水福介绍说,这类病虽然致病原因多样,但临床症状都差不多,早期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酸、胀、疼痛,并有肌力减退的迹象,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有的人甚至连走路都感到困难。
“‘酱油尿’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单凭这一症状不能下结论认为病情已十分严重。” 汤水福称,真正发展到严重阶段,患者可能连富含肌红蛋白的深色尿液都排不出来了,甚至因肌红蛋白和尿酸的结晶堵塞了肾小管,可出现无尿和身体水肿的症状,最后导致急性肾衰竭。
防治
多喝水补液,服用碱化药
汤水福指出,一般外力挤压、击打以及药物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较常见因素,因此建议人们尽量避免受伤,而在服用降脂药、治痛风药以及一些强力利尿剂、激素、通便秘和抗结核药时要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而平时较少参与剧烈运动者,则莫因一时心血来潮超负荷锻炼。
“一旦出现病症,只要处理得当,受损的肌肉组织多数可自我修复和再生。”汤水福提醒说,出现不同程度疑似症状的患者最好及时到医院排查。
在治疗方面,轻症者一般通过多喝水、补液以及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使尿酸更容易溶解排出体外,避免堵塞肾小管。而发展到少尿、无尿和身体水肿的急性肾衰竭阶段患者,则应及时做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去除造成肾脏堵塞的病因。
“只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治疗,这类急性的肾损伤也是可以逆转的。”汤水福补充道。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