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东北粮仓安天下 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4/2010 09:12: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黑龙江正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到5050万吨;吉林计划用5年或稍长时间,使全省粮食产能增加100亿斤;辽宁“十一五”规划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

  作为中国粮仓,东北将迎来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8月17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强调要着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东北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并提出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对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副总裁陈树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东北振兴规划的实施,东北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

  东北的黑土地历来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统计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2003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当时温总理说过一句话,“这个题目叫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讲得是工业,但是首先要从振兴农业开始。”

  8月17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中提出进一步发挥东北农业优势。加快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完善农业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农垦系统改革。健全东北粮食主产区补偿制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道路、农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东北地区自然禀赋较好,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俗语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正是有了这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也成为著名的玉米、大豆、粳稻生产带,并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畅销国内外市场。

  同时,东北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土地不仅肥沃,而且平坦,具耕作成本低,辛劳轻等特点,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

  但是,东北与产粮大省河南相比,东北生产的粮食主要不是自给,而是通过市场销售,粮食仓储和运输压力也随之加大。尽管农机装备总动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竞争力较弱,面对此现状,东北地区如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东北、西北人均耕地面积比别的地方大的多,一家一户几十亩、上百亩,所以有利于进行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其粮食品质、产量都要比小规模农户生产效率要高。”陈树韦说。

  据了解,黑龙江省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到5050万吨,年调出商品粮3000万吨左右,成为中国优质、稳固、可靠的“大粮仓”。吉林省从2008年起计划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全省粮食产能增加100亿斤。据辽宁省“十一五”规划,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

  “通过对农垦局进行企业化改造,真正形成一个企业化集团。”陈树韦认为,“农业的现代化要形成一部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来说,即可以通过农垦局改造实现这一目标,也可以通过外省市大企业进入来实现。”

  今年年初,中粮集团进军东北大米市场。中粮投资3.14亿元建立中国首个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并且1月14日在大连市大窑湾港DCT集装箱码头正式开业投产。

  对大米行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对上游原粮的掌控能力。而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构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北大仓”并非浪得虚名,其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商品粮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鉴于此,东北稻米产区向来是国内稻米加工企业的必争之地。

  “中粮加快东北战略布局,与东北粮食主产省政府、粮食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主产省粮库、米厂进行上下游的分工和合作,将有助于加快大米行业整合,改变中国大米行业‘小散差’的状况,促进国内外粳米需求增长。”此前,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曾表示。

  黑土地之惑

  虽然发展现代化农业东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资源优势、农业支撑体系及产业化等方面加强建设,仍面临许多迫切问题,这些问题正制约着现代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首先是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黑土地风蚀、水蚀和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总面积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黑土地,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黑土流失达12亿立方米,黑土层由初开发时的近1米,减少为现在的20-30厘米。由于过度开垦,黑土区耕地比重大,森林覆盖率低,春季多旱多风,夏季又雨量集中,比较容易发生风蚀和水蚀。

  此外,水土流失使容纳了大量泥沙的水库、河道变成了“地上悬河”,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连续耕作难以休耕补养,使农田耕层变浅,保肥蓄水能力降低,黑土地越种越瘦。其后果是风灾、旱灾、水灾不断,将给农业生产乃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况且,东北地区目前基础设施还都比较薄弱。一位水利专家表示,目前,整个东北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装备水平低。从农田基础设施看,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仍有老化失修的情况,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气候因素对靠天吃饭的农民可谓是喜忧并存。气候变暖,在中国尤以北方和冬季最为明显。东北则是我国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其中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虽然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在东北的中南部和北部、东部呈现有减有增的不同趋势,但整体上将加快东北向干旱方面发展。

  “还应该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的补偿力度。”陈树韦认为。但是也有专家提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农民常年耕种某种作物获得补贴,但很可能会限制种植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