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严防霉变大米流入深圳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6/2010 11:14:19   来源:凤凰网

  羊城晚报记者和中央电视台记者日前联合调查东莞市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查结果触目惊心,东莞樟木头、常平、大岭山、中堂等批发市场均存在大米造假现象,商家把发臭发霉的大米通过抛光等工艺,包装成“马坝油粘”、“泰国香米”等知名品牌大米销往各地。

  霉变大米对人的健康危害巨大。经过重新加工的霉变大米、成化米,往往从外观上同普通大米没有区别,外观具有迷惑性,其价格相对便宜具有诱惑力,普通消费者很容易成为劣质大米的牺牲品。

  大米严格标准样取样难和监管手段缺乏,是造假顽疾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标准缺失,就是监管困难,但这不能成为伪劣食品危害生命健康的借口。面对市场源头或者中间环节出现的问题,消费市场终端的管理不能因此获得免责的理由。此前湖北武汉严格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度封杀海南产的有毒豇豆,这种惩罚性措施就是通过本地市场规范来约束源头的质量。

  东莞批发市场大米造假的泛滥,说明当地监管不力,当地监管部门自当问责和反省。深圳紧邻东莞,在东莞加工出来的伪劣大米既可能在当地销售,也可能流入深圳市场。所以,深圳必须在市场终端管理上严格把关,在常规监管和市场准入上做好防范,职能部门应对市场上的大米进行经常性的抽检化验,把好质检关,并严厉打击这类造假行为,使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不敢铤而走险。

  劣质大米流入市场,一是通过批发市场、超市、粮油店,二是通过一些粮食企业直接配送到深圳的大小食堂。尤其是小型粮油店和粮食配送企业,往往成为监管盲区。问题大米如果通过这些疏于监管的渠道流入机关、企业、学校的公共食堂,将给更多的市民带来健康上的危害。

  希望深圳的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大米质量问题,一是看东莞的问题大米是否流入了深圳市场;二是要检查深圳的大米加工企业是否安全达标,是否像东莞一样存在将霉变大米抛光加工的现象。职能部门多一些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市民就多一分安心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