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0/2010 15:25:43
来源:-
食品药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摆上突出位置,提出了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在内的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在饮食、用药方面感到踏实、放心,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干部应尽的职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各地各级各部门纷纷把食品药品安全列为民生工程之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抓狠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方面还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食品药品质量不容乐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致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和监管缺失,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以及“七小”行业的监管不到位等等,引发了一些让世人震惊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
一是从国家层面看,位置越来越高。去年,国家出台并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今年新成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由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牵头,三名国务院副总理担任正副组长,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办公室主任为正部级,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从社会层面看,关注越来越多。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民生热点。商务部最新调查表明,现在人们的购买食品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价格优先”转向“质量与价格并重”,城乡消费者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高达95%以上。过去大部分消费者首先关心商品价格,讲求经济实惠,现在更多的人关注的却是产品质量、出厂日期,并开始关心产品是否经过QS认证。这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悄然转变,更是食品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舆论焦点。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三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有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新闻。像近些年发生的“毒大米”、“地沟油”、“人造鸡蛋”、“苏丹红”、“福寿螺”、“三鹿奶粉”、“染色青豆”、“钟祥毒梨”、“海南毒豇豆”、“山西疫苗乱象”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无疑对我们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是从事故层面看,影响越来越大。一个三鹿奶粉事件,导致30万无辜婴幼儿“结石”灾难,造成了一场席卷奶粉行业的全国性信任危机。今年的“海南毒豇豆”事件给海南豇豆乃至海南整个热带瓜菜以毁灭性打击。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地方经济也会因巨大的负面影响而遭受重创。
四是从工作层面看,责任越来越重。据新华网调查,65.6%的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正在降低。“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到底敢吃什么心中没数”,这样的民间段子虽然有些夸大过激,但也真实反映了广大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不满。据全国粮棉油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动植物油消费总量的10%,而地沟油含有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没有“健康”哪来“小康”,没有“安全”哪来“平安”。假劣食品药品危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个负责的政府,一个负责的部门,一个负责的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扎扎实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要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规范种养加工。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养面积和规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规范整治,重点打击在农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行为。积极开展农产品无公害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监管,严查无证经营,打击制假造劣、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行为,把食品安全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道程序、每一件产品。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食品药品流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特别是涉及老百姓一日三餐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与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重点解决好流通环节水发食品、干货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是抓好重点整治。要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突出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摊点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整治,着重解决无证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问题。要抓好集体餐饮单位专项整治,特别是学校周边、建筑工地食堂和“一个炉子一口锅,几把椅子一张桌”的简陋小饭店,必须严格审核资质和基本卫生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要抓好重点食品行业的整治,加强畜禽产品饲料、生猪产品瘦肉精和水产品药残的检测,严厉打击注水肉,对城乡“小包包”儿童食品更要高看严管一等,加大质量监管和日常监测密度,确保销售合格食品。
四是发挥预警功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机制,针对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准确发布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有效遏制区域性、行业性、暴发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快速做出反应并做好相关工作。平时要组织好应急演练,积累经验,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五是搞好宣传引导。要广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依法维权意识,营造有利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采取各种形式,传授食品药品安全基本常识和识假辨伪的方法,要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典型案件及时曝光,同时积极宣传各级各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大力推介优质食品药品、名优品牌和优秀企业,形成创名牌、讲质量、重诚信的良好风尚。
三、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几大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组织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大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真正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要成立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和高效率的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负责人要靠上抓、抓具体,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监管责任单位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共同承担起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重大责任。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实行严厉的食品药品工作责任追究制,对不讲诚信、违反食品药品安全的行为要大力整治,坚决打击;对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企业要从严追究一把手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完善制度保障。要健全责任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真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社会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内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渎职、失职的要严肃处理。要健全检测制度,建立统一制定检测计划、统一发布检测信息制度,实现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公开共享。要健全信用制度,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扶持守信企业做大做强,让不讲信用的企业付出高昂代价直至退出。要健全可追溯制度,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对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从终端到源头逐一查处到底。
三是完善投入保障。保障公共食品药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属于公共服务管理范畴,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高效开展。一方面要保证工作经费,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础投入,要逐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确保检测工作快速准确,为行政执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放心的检测数据,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
四是完善人员保障。要配齐配强食品药品监管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食品药品专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每一个监管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理念,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真正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