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蒜价直追肉价涨势凶猛 专家分析上涨空间有限(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2/2010 10:33:41   来源:中金在线

  编者按:近期大蒜价格不断上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2009年以来,大蒜已成为农产品中的“明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大蒜价格上涨速度之快可以用“飙升”二字形容。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今年6月初大蒜上市时,从蒜农手中收购的鲜蒜价格为3元/公斤,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内,现在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公斤近10元。大蒜这个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仿佛突然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令许多人费解。

  “大蒜价格跟猪肉差不多了,涨得太快了!”近日,不少市民反映。

  7月29日,记者走访九区蔬菜批发市场和一些超市了解到,大蒜9元一斤已经持续近一个月。“现在批发价都7块5以上,看着吧,下个月还得涨。”一位摊主好意地告诉记者。

  大蒜本来只是调味品,没想到一时间居然成了“奢侈品”了,不少市民购买大蒜都显得“小气”了。

  “以前便宜得很,几毛钱一斤,最贵的时候也才两块多,现在涨了好多倍。”市民刘女士说,大蒜太贵了,现在是能不用尽量不用。“价格这么高,不如吃肉了,反正大蒜只是调味,还是尽量少用些,真吃不起啊。”

  李先生经营着一家饭店,他告诉记者,大蒜涨价使饭店成本增加了不少。为减少成本,他只好在有蒜的菜上“做手脚”,“对于有蒜的菜品,我们尽量控制放蒜的量,没办法。”

  市民的“小气”直接影响到了商家的销售。记者在位于东风新村三区的庆客隆超市了解到,现在很少有人在超市买大蒜了。“大蒜的价格越来越高,销售比往年差很多。”一位售货员说。

  大蒜价格为何一路飙升?九区蔬菜批发市场一蒜商告诉记者,前几年大蒜供大于求,批发价特别低,影响了主产区种植积极性,许多蒜农缩小了种植规模,导致总产量减少,再加上市场上有人炒作,这就是去年和今年大蒜涨价的根本原因“。(大庆日报)


  本报讯 (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 岳佳综)近期,生猪、大蒜、生姜和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陆续上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昨日,广东省物价局召开专家座谈会,就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专家们预测猪肉价格还会上涨,而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则上涨空间有限。

  省物价局表示,近日已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密切关注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对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发布价格信息,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

  猪肉:中秋节前后保持回升

  据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6月中旬以来,省内生猪出场价连涨7周,本周(7月28日),全省生猪出场价涨至每500克6.56元。受此带动,猪肉市场零售价格亦跟随上升,7月下旬全省精瘦肉、肋条肉零售价,每500克分别为12.0元和9.12元,比中旬分别上升2.3%和3.4%。反映生猪饲养盈亏情况的猪粮比重回6∶1的盈亏平衡点之上,由上周的5.75:1升至6.11:1。

  7月份以来,省猪肉零售价在消费淡季的情况下“逆市”上升,主要是受上游生猪价格强劲反弹带动。广东省物价局的专家指出,近期猪肉价格见底反弹,主要是对前期价格深度下跌的修正,属于恢复性的上涨。目前,精瘦肉、肋条肉零售价仍低于今年1月份的价格水平。据了解,1月下旬,我省每500克精瘦肉和肋条肉零售价分别为 12.05元和9.4元。

  专家预测,中秋节前后,是猪肉消费旺季,猪价将保持目前回升势头。据农业部门统计,由于2009年以来,我省生猪存栏量一直处于2392万头的高位水平;能繁母猪267万头,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仍高于9%~10%的正常水平,预计后期生猪供应是有保障的,生猪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大蒜:死不降价“有价无市”

  7月份,大蒜价格在6月份短暂回落后又掉头上涨,至7月中旬,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蒜头批发价再创年内新高,每500克售价6元,比6月底累计上涨50%。7月29日为5.75元/500克。

  专家分析认为,大蒜并非生活必需品,且在南方地区一般用作调味品使用,具有消费量小,需求弹性大的特点。倘若大蒜价格持续坚挺,消费者将减少消费,使大蒜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境地。

  生姜绿豆:价格将相应回落

  7月中旬以来,我省生姜和绿豆等小宗商品价格亦呈反弹迹象。省物价局专家分析,近期生姜价格上涨原因一是受价格波动周期的影响。经历了2003年~2005年的高潮,2006~2008年的低迷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生姜种植业再次进入盈利周期,生姜价格重回上行通道;二是蒜姜价格的“联动效应”,当大蒜价格走高时,势必传导生姜价格也随之跟涨;三是今年自然灾害频繁,生姜产量下降。

  专家分析,由于生姜不易储藏,且产地分散,分布不均,因此本轮生姜涨价受游资炒作推动的可能性不大。后期在新豆和新姜陆续迎来上市旺季的情况下,市场供应不断增加,生姜和绿豆价格均将相应回落。

  (广州日报)


  近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我省生猪、大蒜、生姜和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陆续上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昨日,省物价局召开专家座谈会,就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进行分析预测,认为后市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近日,省物价局已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密切关注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对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发布价格信息,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

  ■物价

  大蒜绿豆涨声再起

  7月份,我省大蒜价格在6月份短暂回落后又掉头上涨。至7月中旬,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蒜头批发价再创年内新高,达到每公斤12元,比6月底累计上涨50%。7月29日为11.5元/公斤。

  7月中旬以来,我省生姜和绿豆等小宗商品价格亦呈反弹迹象。7月29日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姜肉批发价以及广州新白云粮油市场的绿豆零售价,每500克分别为6元和7.3元。

  声音

  商家:

  我们属被动涨价

  目前,广州大蒜批发价格正处于高位波动,初显回落趋势,成交量萎缩。据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一位经营大户反映,目前其大蒜每天的批发量仅为10吨,与高峰时期相比减少近80吨。该批发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大蒜价格上涨属于产地带动型涨价,价格上涨源头在山东、河南、江苏省等产地。由于我省一般经营者没有控制货源和价格的能力,属于被动涨价。有经营者反映,目前广州大蒜的批发价比个别产地大蒜的收购价还低。

  专家:大蒜生姜绿豆高价位难持续

  专家分析认为,大蒜并非生活必需品,且在南方地区一般用作调味品使用,具有消费量小,需求弹性大的特点。倘若大蒜价格持续坚挺,消费者将减少消费,使大蒜市场“有价无市”,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后市将趋稳回落。

  近期绿豆价格再次反弹,夏季消费升温是主要原因。生姜价格上涨则是受价格波动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蒜姜价格存在“联动效应”。作为同属辛辣调味品的大蒜和生姜,当大蒜价格走高时,势必传导生姜价格也随之跟涨。同时,今年自然灾害频繁,生姜产量下降,种植成本上升,也带动价格上涨。

  由于生姜不易储藏,且产地分散,分布不均,山东、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地均有广泛种植,因此本轮生姜涨价受游资炒作推动的可能性不大。后期在新豆和新姜陆续迎来上市旺季的情况下,市场供应不断增加,届时生姜和绿豆价格均将相应回落。(南方日报)


  在一轮又一轮的蔬菜涨价风波中,近来一些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般节节大幅上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甚至大蒜、绿豆这些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仿佛突然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令许多人费解。

  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人囤积居奇?是否会加重通胀压力?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带着百姓关心的一连串问题,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进行了专访。

  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问:眼下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涨幅很高,“豆你玩”“蒜你狠”甚至成了社会流行语,可见各界关注度之高。那么到底哪些农产品出现了价格异动,地域范围有多广,涨幅有多大?

  答:你说得很对,近期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尽管有的媒体说涨幅达一百倍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涨幅还是很大的。

  去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既有粳米、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也有蔬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

  第一个阶段是由于干旱和低温,引发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上涨。

  第二个阶段,三四月份炒作中药材,主要是三七和薏仁。三七最贵的时候每公斤660元,4月份广东省和云南省物价局组织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和干预,现在回落到460元,但前几年收购价只有几十元,2009年收购季为120元,涨了三四倍。

  第三阶段,四月底五月初炒作大蒜和绿豆。干蒜的零售价格到了每斤8元,但5月份新蒜上市后,大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现在新蒜价格已经回落到每斤2元多。绿豆价格涨得很明显,有的超市每斤已经超过10元,这个离谱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