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贫困县成强县 绿色食品成致富“发动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6/2010 08:45:54   来源:-

  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上,“2010年世博会接待专用果”中,赫然摆放着鲜亮红润的沂源苹果,这是其继“奥运果”、“全运果”后获得的又一张“金名片”。因为“绿色”,沂源苹果每个卖到10元以上。

  沂源县地处鲁中腹地,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绿色,不仅是沂源的景色,更是农业的特色。绿色食品,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成了沂源的金字招牌。

  绿色林果助农民增收

  记者来到燕崖乡燕崖村村民董理忠的果园时,樱桃已于两周前采摘完毕,只剩下满树绿油油的叶子。

  燕崖村1100口人,种了1300亩樱桃,销往济南、上海、南京等地。品种是“红灯”,品质却是“绿色”。董理忠介绍,他种樱桃已有8年,3亩半樱桃,每年收入都在五六万元。“现在,用绿色食品的技术种出的樱桃每亩能卖2万元,仅樱桃一项,人均就可收入1万元。”

  沂源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光照时间最长的县,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被专家认定为适宜发展林果地带。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县林果面积达70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0亿公斤,农民七成收入来自林果业。其中,绿色食品品质好,价格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

  “现在的沂源,四季果香。元旦时,几千亩冬棚草莓就上市,价钱高得喜人;3月下旬,冬棚樱桃成熟;6月份,油桃、早熟的苹果上市;中秋节前后,苹果挂满枝头。” 沂源县农业局局长刘教武说。

  如今,中庄镇的近4万亩绿色苹果,燕崖乡3万亩绿色樱桃,西里乡的5万亩绿色桃,悦庄镇的绿色韭菜,既形成了规模,也打出了品牌。这里的红富士苹果,色艳、皮薄、汁多、肉脆,每斤比普通苹果多卖好几毛钱。农民说,发展绿色食品就好比有了致富的发动机。

  质量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

  沂源县狠抓农产品质量,才有了农业的“绿色”,才有农产品的广阔市场和价格优势。刘教武说,标准化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根本途径。为把好质量这条“生命线”,沂源县坚持技术支撑、标准普及、质量监管三管齐下。

  燕崖村的樱桃园,是全县最大最早的樱桃园。董理忠介绍,为生产高品质的樱桃,乡里专门配备了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现“九统一”:统一设置隔离标志,加入合作社,建档,签销售合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沼液沼渣和生物有机肥,灌溉深井水,修剪,蜜蜂授粉,用杀虫灯、粘虫板等进行物理防治和喷洒生物药剂等。董理忠说的新蜜蜂授粉技术,是人工饲养专门用于授粉的壁蜂,到果树授粉期,千万只壁蜂只用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果农细心把蜂卵收藏起来,放到恒温的地方,第二年再拿出来用。

  驱车经过焦家上庄村、耿庄村等漫山遍野的苹果园,可以看到套袋苹果已经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黄灯笼。果农高凤志说:“苹果套袋技术已在沂源普遍推广。苹果成熟时,摘去套袋后苹果是没有颜色的,为保证苹果着色好,而不用增色剂,果农在树下铺反光膜,让整个果实充分自然着色,保证着色均匀,这样更能保证苹果的绿色品质。”

  唐传兰经理把悦庄镇120亩挂着防虫网的有机韭菜比喻为“韭菜睡在蚊帐里”,不仅如此,里面还放着粘虫板和糖醋液。她说,有机韭菜种植前,都换过了新土。这样的韭菜,一斤能卖到60元。

  为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食品,沂源县实行了基地生产资料专供、生产户登记备案、十户联保、生产管理记录、质量安全检测等制度。县里还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了覆盖城乡的38处检测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产品质量可追溯,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架起了安全网。


  “绿色”成农业转方式的“引擎”

  农业,同样需要转方式调结构。刘教武说,经过多年经营和探索,沂源已开始从粗放简单的农产品生产向品牌农业转变,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向“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十多年前,沂源还是个贫困县,农业起点并不高,加之地处山区,耕地少,粮食收成少得可怜。那时农民对调整种植结构认识不到位,政府无偿给农民栽上果树苗,有的村民竟在夜里偷偷给拔了。

  董理忠说:“就拿我种樱桃来说,一开始不懂技术,管理粗放,樱桃树就像扫帚树一样疯长,樱桃产量低、口感差,一亩樱桃园250元都没人愿意承包。直到技术人员指导我科学种植后,才恍然大悟。是技术人员引导我们一步步发展绿色食品的。”

  刚从深圳参加完山东省农产品暨食品展销订货会签了1亿元大单的大华永大农业发展公司党支书严庆国高兴地对记者说,公司牵头与203家果农大户成立了联大果品专业合作社,拥有生产基地15000亩。合作社坚持绿色生产的理念,实行统一生产,不仅给果实套袋,用反光膜着色,还在果园合理植草,保持水分和有机质不流失,土壤不板结。

  短短十多年间,沂源唱响了调整结构、科学种植、绿色品牌的“三部曲”,也大大提升了沂源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近几年,全县农产品平均增值30%以上。在绿色食品事业的促进下,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增幅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我国绿色食品产量近亿吨(链接)

  截至2009年底,我国绿色食品产量接近1亿吨,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产品总数超过15000个,国内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亿元,出口额达20多亿美元,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部分。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2个,面积达到1.03亿亩,对接龙头企业1138家。发展绿色食品保护了生态环境,现在已有2.5亿亩的农田、果园、茶园、草场、林地受到定期的环境检测,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1.9亿亩,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

  经过20年发展,绿色食品不但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而且倡导了科学、安全、健康的理念,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