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中医和西医 健康饮食自己做主
对于很多日常的保健问题,中医和西医各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到底谁的观点对,谁的观点有偏差?其实,在“兼听”了中医和西医之后,我们往往能够更好地作出自己的判断,毕竟,自己的健康,最后还需自己做主。
一日三餐:不饿不食VS定时定量
中医观点:吃饭不能看外界的时钟,而是要看自己的生物钟,即自己什么时候感觉到“饥饿”了,就是该吃饭的时间。很多人规劝大家要吃早饭,但却不关注早晨起来人是不是觉得饥饿。倘若这时候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却又要塞进去一堆鸡蛋、牛奶,这就相当于硬塞了毒药。
即便是感觉到饥饿了,也要慢慢进食,细嚼慢咽,吃到七八分饱就打住,留点儿余地。
西医观点:如今很多人选择不吃早饭,或者因为工作繁忙将午餐或者晚餐的时间推迟,这些都无益于身体的健康。在我们看来,定时定量是一种科学且有益的进食习惯。人体感觉饥饿,主要是通过血糖的高低来控制,但这种“饥饿感”又往往会受到众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很有可能不那么准确。定时定量,才确保了人体的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给身体稳定地提供能量,并使得身体正常机能得以维持。
喝水:水中毒VS每天8杯水
中医观点:早上起床后不分青红皂白,先灌几杯水的做法,其实非常的荒谬。大家都知道,喝水能补充体液。但是,如果水的温度太低,喝得又太多,胃来不及将这些低于体温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小肠也无暇化解水的分子链,那么在一系列复杂的肠胃活动之后,水就无法变成人的“津液”。这些水要么穿肠而过,要么蓄积中毒。结果,水喝得多,尿得也多,越喝越干燥。所谓喝冷水也长肉,其实就是喝水导致水肿,中医称之为“水毒”。治疗水毒,首先要停止盲目灌水,其次本着不渴不喝,渴了之后必喝热水、每次只喝三口的原则。
西医观点:人体的组织主要成分就是水,所以补充水分的作用毋庸置疑。口渴便是身体细胞发出的“已经存在脱水”的信号,所以,如果一定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肯定已经来不及了。虽然,过多饮水会带来肾脏的负担,但不及时补水的危害更大,会导致便秘、肤色黯淡、干燥、外油内干等情况。因此,健康专家提出了“每天8杯水”的建议。当然,饮水不当会导致“水中毒”,这主要出现在盐分过度丢失以后,过量补水导致电解质失衡状态下细胞水肿。此外,饭后不要过多饮水,防止胃肠道负担,而每天喝的汤水、当作饮料的蔬果汁之类也应该计入饮水量。
牛奶:阳虚不胜阴寒VS乳糖不耐受
中医观点:中医饮食,非常讲究食物的“性”,即食物的寒热性质。寒性的食物,本身具有寒毒,正常人过量食用,难免损伤正气。寒性最重的食物首先就是冰水、冰棍、冰激凌、冰可乐、冰啤酒等,其次就是牛奶了。很多人只看到牛奶有营养的一面,却忘记了自己能否消化吸收。很多人喝完牛奶会出现腹泻或胀气,中医认为是阳虚不能胜阴寒。其实,不能消化出现腹泻还算是幸运的,倘若有人不能消化还一味储存,自己却一点感觉也没有,结果阴寒在体内积聚,导致糖尿病、肥胖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作。如果在煮牛奶的时候加一些热性食物,比如干姜之类的,再喝牛奶就不会腹胀、腹痛、腹泻了。
西医观点:牛奶的营养价值毋庸质疑,研究也证实,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每天喝适量的牛奶,可以促使其成长得更快、更好。
牛奶之所以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完全应该归之于它所含有的独特的营养成分,乳脂含热量高,易消化,并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而牛奶富含的钙、磷等则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元素。不过,也有人喝了牛奶会有不适反应,这是因为他们肠胃里缺乏消化乳糖的乳糖酶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糖不耐受。对于这样的人群,可以选择经过特殊加工的不含乳糖的牛奶来食用。
如今,中医和西医也在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以达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到底是选择相信中医,还是更认同西医?您自己的选择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