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电厂余热“温暖”北方渔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4/2010 09:34: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电厂余热“温暖”北方渔业

  最近几年,在许多城市都流行利用电厂余热为酒店、工厂、休闲中心等供应热水,不但节约能源,环保低碳,而且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时间,电厂余热成为城市供热的新模式被推广开来。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就已经开始了利用电厂余热促进草鱼提早产卵的研究。

  黑龙江省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结冰期长,鱼类产卵较晚,池养草鱼自然繁殖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培育出的育苗饲养期只有1个多月,只能养成7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越冬死亡率很高。为此,长期以来所需苗种多依靠从南方引进,仅以哈尔滨市为例,平均每年要从南方运进草、鲢、鳙鱼种200万尾,经过长途运输,苗种体质瘦弱,成活率不高,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严重影响着养鱼生产发展。

  1971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开始研究利用电厂余热,在3月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将汽机冷却循环水引入鱼池,控制水温在20℃~24℃,培育亲鱼70天~75天,前35天主要喂精料,后35天以喂青料为主。由于提早升温培育亲鱼,促使草鱼产卵期提早30天~40天,所以催产孵化培育出来的鱼种在越冬前可长至13厘米长,为东北地区成鱼养殖提供大规格健壮鱼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这项研究自1971年获得成功后,立即转入中试,在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和牡丹江4市设立了荜鱼人工繁殖早产点,经过2年的中间试验,基本摸索出利用电厂余热促使草鱼提早产卵的规律性和技术措施。于1974年正式投入生产后,苗种生产数量逐年上升,经济效益显著。1977年生产鱼苗9586万尾,占全省草鱼苗生产量(1.5亿尾)的63.8%,成功解决了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前规格小的瓶颈问题,为实现苗种在北方地区的自给和未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该项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国家农委技术推广奖。

  时至今日,由于运输方式改进、繁育苗种技术有所突破等因素,利用电厂余热促进草鱼提前产卵的方法已经略显单薄。然而,在我国渔业发展的初期,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这项花费仅3万元经费的电厂余热研究,却“温暖”着北方高寒地区渔业。长期实践表明,利用电厂余热是一种高效、高产、优质、低耗的方法,值得我们在许多领域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