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积极寻求产业升级
前不久,由中国食用菌协会、辽宁省农业经济委员会、鞍山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食用菌博览会暨岫岩蘑菇节”,在岫岩满族自治县举行,意在推进全国各地的食用菌主产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整合资源,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产业升级。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技术简便,同时节约良田、不污染环境,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的重要项目。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去年,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已有600多个,年总产量2000多万吨,总产值达1103亿元。会上,150多家企业,带着2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到会推广交流,并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吸引“农民眼球”的增收项目
食用菌产业具有“三不优势”:不与人争粮、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水,用林、农的副产品枝桠、秸秆等为原料,在荒郊野地、房前屋后都可培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物,在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很好的扶贫项目。目前,我国食用菌的种植面积,排在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位,超过茶叶种植面积。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75%来自中国。从产量上看,去年排位前六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山东、福建、河北、黑龙江、江苏。从产值上说,去年超50亿元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福建等9个省。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食用菌有1400多种,中国拥有其中的1200余种,经培育形成产业,并在市场上流通的约30种。流通量最大的品种,按产量计,去年排前6位的分别是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毛木耳。其中黑木耳增量最大,同比增加近42%。
菇菌业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粮食、蔬菜、花生等许多农作物,所以成为吸引“农民眼球”的增收项目。岫岩县有10万人从事蘑菇生产、加工、销售,占农村劳动力的50%左右。蘑菇生产能力已达2.3亿盘,今年总产量有望达到21万吨,年产值10亿元。该县食用菌种植已有40多年,滑菇接种量占全省产量的70%,出口量占全国50%左右,菇农人均收入超万元,可谓中国滑菇第一县。为“做大做强”这“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该县兴建了以食用菌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有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从事工厂化栽培、产品深加工和菌种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将这里建成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现货、期货、物流市场。
岫岩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受人关注。蘑菇节期间,许多客户一落脚就直奔投资签约现场。香港胜辉公司、河南漯河食用菌母育开发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最终与岫岩签下9亿多元的投资项目。江苏连云港国鑫医药设备有限公司将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运到现场,原本为了展示,但有意购买者不断。公司负责人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项目,看来发展前景很可观!”
“大而不强”的产业警示
食用菌产业的开发,对脱贫致富、出口创汇贡献多多。发展至今,也面临“大而不强”的诸多问题,与会者深入探讨,以求突破。
现状是,目前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粗放型的种植经营模式,仍是食用菌产业的主体,导致养菇户生产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没保证,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为此,需要尽快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供菌、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以尽量减少农户“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食用菌产品在分级和包装上有了很大改进,但产品的内在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有害重金属的含量仍令人担忧。因此要制定并实施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广大农户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对种植原材料和生产过程要实行监督管理,以增强菇菌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
另外,上市的菇菌大多是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如何把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和加工中,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的高产优质食用菌,使产品向保健品、饮品、大众食品方向拓展,也是今后一项长期的任务。
目前全国食用菌产业虽然形成了一些专业市场,建起一支人数可观的销售队伍,但各自为政的销售格局、短期行为的市场导向,大企业忙于出口创汇,中小企业陷于价格之战,都或多或少损害、忽视了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冲出这样的怪圈,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思维。
记者了解到,菇菌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作为菌物性食品,具有“一高三低”———高蛋白、低糖、低盐、低热量的特征。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纳入健康食品,推荐为每日食谱的“一荤一素一菌”中。会上,业内人士认为,同样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吃更多的菌物性食品,既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也有利于消费者健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