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晚报讯(袁绪光 首席记者曹红梅)浅海底播幼贝已经成为我市渔业人工增殖的重要措施。这不,继5月份海洋与渔业部门底播毛蚶幼贝后,近日又在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底播杂色蛤幼贝1亿粒。
据介绍,浅海底播幼贝,属于生态型养殖模式,不需要人工投放饵料,不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贝类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于水域环境改善。预计3年之后,每年可新增优质贝类产量570吨,新增产值340万元。
经过科学规划,我市在大笔架山东和大凌河口西之间的浅海水域,设立了近100万亩的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设立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后,通过人工室内繁育贝苗、底播亲贝和贝苗、保护现有贝类资源等办法,使毛蚶、杂色蛤、魁蚶等底栖贝类资源进行恢复。从2003年开始,我市在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开始组织大规模底播与增殖放流活动。到目前已底播了毛蚶、菲律宾蛤仔等品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