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个别地方卫视用大米豆油换收视率居心何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6/2010 15:51:44   来源:华声在线

  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

  据介绍,目前我国电视收视率最为可靠的统计方法是,在样本客户家庭电视机上加装类似机顶盒的收视测量仪。样本户家庭成员在收看电视时,只要在某个频道停留一定时间长度,机顶盒就会记录,生成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各电视台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视率,基本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一家出具。但由于我国收视率调查过程中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与相应管理惩戒机制,则为收视率造假减少了风险成本,人为操控索福瑞的样本户、“改写”收视率数据的现象已经发生。

  相关人员根据测算,有些城市,只要有一户样本户,能成功提交全家全天看某特定卫视的数据,该卫视的数据就能一下子上升到0.3至0.5左右,几乎翻一倍。某直辖市一位周姓出租车司机家中,在去年春季时装了一台索福瑞的测量仪。刚装完测量仪一个月左右,就有人来敲门,声称如果他们看某一卫视台节目,就会每个月得到200元的费用,且每周还会有小礼品,逢年过节还会有人登门送上大礼包。

  据了解,某些卫视一年以数千万元请民营品牌推广公司进行所谓的品牌推广,而这些经费其实相当部分被用于对收视样本户的干扰造假。样本被干扰的方式比较隐蔽,多是采用定期给样本用户送大米、食用油之类的小恩小惠,让对方长期锁定该频道。

  咱老百姓平时只是经常看到哪个电视台或哪一档节目收视率如何如何高的新闻,哪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猫儿腻。用大米、食用油这类小恩小贿的手段换取收视率虚高,这跟往蜂蜜里掺白糖、往白酒里兑白水等奸商作为有何区别呢?

  人为作假,拔高收视率,给外界一个繁荣的假象,好钓得广告商大笔投钱,为的无非一个“利”字。真实的收视率需要下真功夫,往往是在正道儿上显得疲软乏力,受利益趋使的一些人才会去琢磨歪歪道儿。连送米送油这种常人不容易察觉的小伎俩都能使出来,可见时下有些电视台为了一个“利”字,“功夫”可谓武装到了牙齿。由此也不难发现为什么这么多年假医假药等广告在许多电视台大肆横行,这类电视台从中挣了多少昧心钱!

  中国老话说“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电视台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公共平台,无论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守护与弘扬,还是对百姓观念的熏染和引领,它都应秉持正道。哪怕“正”的能力暂时不足也不要紧,切不能往“邪”的方面发展。以收视率造假为例,你都这样了,还有啥力度去批评国家部门长期存在的统计数据造假?还有啥资格去抵制“相亲女”马诺之流的拜金?是不是?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传统中国的经典名言,看来就连文化精英聚集的电视台也需重新认真审视,至于践行,则更要假以时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