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投石头养鲍鱼,成赚钱机器
这里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一处海湾。
2010年6月5日一大早,钓鱼爱好者卢芳注意到了一个她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有人正把堆放在岸边的石头往船上装,而这些普通的石头,一个人竟能把它打造成赚钱的机器。
记者:这个东西一扔海里往后就能生钱你相信它吗?
青岛市民卢芳:往海里生钱?
记者:嗯,就能赚钱了,往海里一扔。
青岛市民卢芳:不能吧,那除非地壳下陷,把它露出来以后才能生钱,哪能这样就能生钱,不理解。
卢芳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些石头被扔到海里后就能赚钱。在卢芳的身后,一些休闲的青岛本地人也弄不明白这个事情。
青岛市民侯书源:原来这个海我经常出来钓鱼,像碰到这种情况真是第一次,说碰到船拉石头这事,还真是第一次。
记者:也不知道干啥用?
侯书源:真不知道,刚才看老板打电话说什么,我也没注意听。
这些堆放在岸边的石头都是普通的花岗石,小的一二百斤,大的重达一吨。不过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石头却隐藏着一个惊人的财富玄机,而青岛人陈刚正是掌握这个财富玄机的人。
陈刚:别人看似很普通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造钱的机器。
记者:怎么造?
陈刚:我把它运到海区里,倒到海里,就是循环,每年能给我带来50万元以上的收益。
记者:这一船石头有多少?
陈刚:差不多600吨,450立方米左右。
记者:这些东西每年产生50万元的收入?
陈刚:对,50万元以上,然后是每年,每年每年造钱。
花岗石的价格是每立方米100元,这一船的石头大约5万元,按照陈刚的说法,把这5万元的石头投进海后每年带来的收益高达50万元,而且是一次投入常年受益,并且在最近五年时间里,陈刚投放进海里的石头的总值接近两千万元,这里面无疑正在催生着难以想象的财富,陈刚对此坚信不疑。
陈刚:国内我想,我这种做法延续下去,同行业我可以和任何一家来叫板,我有这个信心,完全可以做得到。
在朋友圈子里,陈刚素以生意眼光独到著称,用他的话说,遍地都是钱,他曾在40天的时间里狂赚800万;他又是一个在生意场上具有超常思维的人,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市场里,他依靠自己的独特判断愣是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了这个产业的领跑者。那么,陈刚到底如何成就了自己的创富传奇,而他又是如何把普通的石头打造成赚钱机器的呢?
这是一个停满了游艇等船只的度假地,也是陈刚最喜欢来的地方。1996年,投资过房地产,做过商贸生意的陈刚,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也就在那个时候,陈刚放慢了投资的步伐,开始到这个度假地享受生活。
陈刚:那个阶段对我来说就是个过渡阶段,比较悠闲自在的那种,每天游游泳,夏季游游泳,晒晒太阳,经常这样,然后去茶楼坐坐。
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过了两年,此时的陈刚丝毫没有预感到,一次阴差阳错即将吞噬掉他巨额的财富。
1998年,陈刚的一个朋友从他那里借了一笔钱养殖鲍鱼。
陈刚:光知道他养鲍鱼,我对养鲍鱼的概念不知道,怎么养这个东西,没理解,后来他说,那个意思说,能不能说,借点钱用。
陈刚很爽快地借给了朋友30万元钱,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到了第二年,朋友还不上钱了,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这个朋友提出不想再养鲍鱼了。
陈刚:他要提出不干了,我说这就好象做朋友有点让我的理解,他就不应该这种交代,那你说你不干了,是什么意思?那还钱,那钱也还不了了,后来和我说不行你来干吧。
人都说炒房的怕变成房东,炒股的怕成为股东,放贷的就怕变成合伙人,可这事却偏偏让陈刚碰上了。1999年,陈刚接下了朋友的生意,一脚踏进了自己以前从未涉足过的行业,养殖鲍鱼。从此他迈进了一个财富的陷阱,还引来了众多非议。
陈刚的朋友陈耀辉:也有人很不客气地说,恐怕坚持不了几个月,因为水产的话,有站起来的,有倒下去的很多。
陈刚的朋友辛兆洪:因为他做过很多行业,原先手里有几个钱,有别人说他肯定有几个钱烧的,肯定是烧的。
陈刚原本就没有做过海水养殖,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经验,更难为他的是,他天生晕船,最抗拒坐船出海,虽然接下了朋友的鲍鱼养殖场,但那片海域他压根儿就没去过,在岸上做着甩手掌柜,依然继续着潇洒的日子。陈刚压根没把鲍鱼场的经营放在心上,还琢磨着把养出的鲍鱼和朋友分着吃。
陈刚:一年投入几十万元也行,自己也能承受得了,反正有半年你呆在这儿,自己吃吃,朋友送送,鲍鱼就自己吃吃,朋友送送,也比较合适,当初是这么个想法。
时间过得很快,到2002年,三年过去了。正常来说鲍鱼已经长大可以上市了。可等陈刚来到鲍鱼场一看,别说大鲍鱼,就是小鲍鱼都没有长出多少。到最后他细一算计,三年的光景已经投进去了670多万,远远超出最初的投资预算。
陈刚:不是稍微有点心疼,很心痛,这不可能,几百万元,那个年代对我来说很重要,一分利润没产出,反而什么都没学到,没认识到这个行业。
600多万元打了水漂,这深深地刺激了陈刚。在朋友圈子里,陈刚素以做生意眼光独到著称,他还经常说他的眼里到处是商机,遍地都是钱,可没想到钱没赚到,600万却打了水漂。这个跟头让陈刚摔得十分窝火。于是,他开始在鲍鱼生意上下功夫了,经过半年的细心观察,他发现了一个商机。也正是这个商机让陈刚在短短40天的时间里狂赚800万,一举震惊业内。
那么,陈刚到底发现的是什么样的商机?他是如何做到在短短40天的时间里赚到800万的呢?
这里是崂山区王各庄村,刘文革就曾在这个海域上养殖鲍鱼。2003年,陈刚在这里和刘文革闲聊时,正在为苗所困的刘文革说起了一些情况。
刘文革:鲍鱼当时价格很贵,一斤200多元,一斤利润有几十元钱,想养殖的有很多人,都想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入股养殖。
记者:那个时候养殖鲍鱼热情高涨的时候,咱们这边苗怎么样当时行情?
刘文革:苗很缺,因为养殖户多了,苗就很缺,到了最后一个苗,到最贵的时候都达到7元多钱。
记者:最开始多少钱一个苗?
刘文革:一开始2元钱左右。
那个时候鲍鱼养殖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但是陈刚由于缺少养殖技术和经验,他的鲍鱼场亏掉了600多万。当刘文革说到苗种紧俏的情况后,陈刚决定退出鲍鱼养殖。
陈刚:为什么当时一个苗5元,7元,8元,那几年他不问,他就是这个产品养出来,他一个能赚50元钱,他不在乎苗的价格,只要质量好,他不知道这个苗怎么整。
当时很多养殖户根本不在乎苗有多贵,反正一个五到八元钱的苗养大之后能赚50元,利润接近10倍,而一个苗最贵才8元钱,贩卖苗的利润自然让很多养殖户看不上眼。可是就在这个当口陈刚却突显出了他异于常人的眼光。
陈刚:那个期间1.2元一厘米,然后我运到家里卖1.5元一厘米,那一个苗体就3到4厘米,那你算一个苗体差不多赚1元钱,对吧,3厘米多,那不就赚1元多钱,对吧,有30%的利润,那比较合理。
记者:当时你看到这个利润的话肯定同行也有人能看到?
陈刚:没人敢搞,因为每一车的成本比较大。
当时,山东需求的鲍鱼苗大部分来自福建的鲍鱼苗厂。和养殖鲍鱼相比,贩苗利润低,所用的本金还高,很多人都不去想过这个麻烦的事儿。可陈刚却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贩苗就是用大钱换小钱,让自己手中的钱迅速地流动起来,薄利多销就能赚大钱。
陈刚:当时我们就采用这种水车,第一次国内长途运输这种活的苗体,南北运输。
记者:在这之前没有吗?
陈刚:没有。
记者:当时从福建运到山东的话这种车大概多长时间?
陈刚:18到22个小时,最快,一天平均在路上两台车,家里一台车,福建一台车,四到六台车在跑。
当时大量的鲍鱼苗都是福建人在培育,而能够投放鲍鱼苗的时间很短,春季有四十天,秋天20天。从福建运苗山东只有两条线路,一是船运,二是空运。空运鲍鱼苗需要脱水,死亡率高,水运成活率较高,但是时间长,单程就要四天。当时没有人敢走汽运,怕路上出事,风险太高,而陈刚为了用最少的时间贩运最多的苗决定冒险一搏。
记者:这一车能运多少苗?
陈刚:12万到14万粒。
记者:价值呢?
陈刚:七八十万元当年。
记者:当时运着一车能赚多少钱?
陈刚:15%。
记者:运一车赚10万元?
陈刚:差不多。
记者:当年运了多长时间?
陈刚:40天左右。
陈刚用大钱换小钱,仅在春季的40天里就销售了1000万粒鲍鱼苗,狂赚了800万,在鲍鱼养殖行业里一时声名鹊起。
刘文革:都要他们的。因为刚开始的时候,那个苗质量很好,就是当时是纯粹的杂交鲍鱼,生长速度也快,抗病力也好。
刘文革买苗那时没有意识到,鲍鱼市场即将面临重大的调整,他更没有想到,他和陈刚的故事还将继续。
从2004年开始,鲍鱼市场有了明显变化,南方养殖的鲍鱼开始大量上市,这给崂山本地自然生长的鲍鱼带来很大的冲击。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玉明:因为咱本地鲍鱼是生态化养殖,是自然底播养殖,南方鲍鱼基本是吊笼,生长周期短,你想它一年多可能就能出成鲍,咱们三年才能出成鲍,可能咱们的鲍鱼,大鲍鱼要三到五年,他一到两年,所以这个差距就非常大。
崂山鲍鱼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养殖,生长周期长,产量低,而且还需潜水员下水打捞。南方鲍鱼养殖周期短,产量大,南方鲍鱼的大量上市带给市场的第一个变化就是鲍鱼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崂山的鲍鱼养殖户利润大不如前,很多人索性退出了鲍鱼养殖。但偏偏在这个时候,陈刚却决定投入巨资养殖鲍鱼。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要把普通的石头变成赚钱的机器。
那么,陈刚到底发现的是什么样的商机,他到底如何能把普通的石头变成赚钱机器的呢?
2005年,受南方鲍鱼的冲击,一直从陈刚那里买鲍鱼苗的刘文革,逐渐减少了鲍鱼的养殖量,他觉得在崂山养殖鲍鱼的风险太大了。
刘文革:南方鲍鱼生长速度快,成本低,它的利润高,能控制市场。
记者:当时南方鲍鱼在市场的占有量有多少?
刘文革:大约80%左右了。
记者:当时咱们本地鲍鱼就是受到它这个价格冲击了,一斤鲍鱼已经跌到五六十元钱了。
刘文革觉得养殖鲍鱼不那么赚钱了,遂萌生退意,就在这时,陈刚找到他要求转包他的海域,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在满眼都是商机,遍地都是钞票的陈刚眼里,他又发现了一个将会改变国内鲍鱼产业格局的秘密,而这个秘密让他相信,崂山鲍鱼将重新占领市场的先机。
陈刚:从事这个行业资源是第一位的,从全国这个行业来讲像这种优质的资源没有可替代性,土地不同,你这个农作物今年这儿不能种,上那边可以种,海替代不了,它是祖祖辈辈在这个地方生存的,适合它生存它才有这个物种,你换一个地方没有,你出去就没有,就这么简单。
崂山海区是中国少数几个能够自然生长鲍鱼的区域之一,崂山海岸线103.7公里,地理环境好,能够自然生长出优质鲍鱼。
渔业局:因为咱们的海域水质也比较好,陆上没有工业,全是景区,所以造就了我们这个崂山的水域比较好,所以咱们的鲍鱼质量就比这个外地的要好得多。
自然生长的鲍鱼需要长三到五年才能上市,而人工喂养的鲍鱼上市只需一年半左右。陈刚判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生长的鲍鱼必然越来越受欢迎,到那时谁掌握了适合鲍鱼自然生长的有限的水域,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动。
陈刚:我也是一步一步要慢慢去改变,我注册了商标,然后慢慢的去改变,因为我现在就有认识,我对我这个产品认可的固定的消费群体,我也不愁卖,我现在的产出,产出来了第二天就有渠道拿走了。
谁占领了有限的适合鲍鱼生长的海水资源,就意味着谁能占领未来的鲍鱼市场。趁着鲍鱼养殖低潮的时期,陈刚把海域面积从原有的300多亩迅速扩大到了3万多亩。然而就在他扩大养殖面积的过程中,陈刚还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想在有限的海域里养出更多的鲍鱼。很快陈刚想到了投石堆成渔礁,让鲍鱼由原本的海底平面生存变成立体生存,人工渔礁能够养出更多的鲍鱼,而普通的石头也就变成了赚钱的机器。可是投石建渔礁是否可行呢?
2005年,陈刚就这方面问题特意请教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秀梅,张秀梅是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张秀梅:人工鱼礁投放之后,第一个它能够随着时间,投放时间的延长,这个礁体上附着生物的逐步生长起来,它首先能为近岸的这些海珍品包括一些鱼类提供一个生息的场所,再一个还能够给它们提供一个躲避敌害生物的这么一个场所。
人工渔礁在日本有大量的投入,水下的人工渔礁有上百米高,而在美国,曾经有过用炸沉航母作渔礁的先例。不过,对于陈刚来说,鲍鱼适合生长的区域在水下3米到6米之间。从2005年开始,陈刚开始搭建渔礁,石头摞起了三层,相当于给鲍鱼盖了三层楼房,养殖量一下就翻了三倍。
鲍鱼场场长苏长顺:你看鲍鱼在低潮3米左右,高潮一般5到6米左右,在这个水深它是最适宜的,饵料丰富,水深适宜,温度适宜,在这个位置我们把它建造起海底的房子,它住的房子这么讲也行,现在这个位置是最合适的。
从2005年开始,陈钢投放到海里的石头超过20万立方米,价值超过2000万元。
目前人工渔礁海底的植被丰富,自然生长的鲍鱼长势良好。陈刚相信,自然生长的崂山鲍鱼一定能够挺立高端市场。从今年开始他的鲍鱼开始上市,而在三五年后将实现年产鲍鱼100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