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CPI上涨不足惧:价格适度上涨不意味着通货膨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2/2010 15:43:47   来源:和讯网

  编者按: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就呈现出温和上涨的态势。其中,由于受到天气、市场投机力量炒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的部分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飞涨,诸如绿豆、大蒜等价格更是出现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让CPI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外,近一个时期,国内外的部分专家、研究机构对我国CPI变化发表了错误的或不负责任的预测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CPI上涨的恐慌,造成了较坏的影响。为了让社会各界能够真正全面、冷静地了解我国价格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价格协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日前邀请了在京部分专家学者,认真分析了当前和全年价格形势。

  专家学者们尽管在一些细节方面存在着分歧,但总体而言对我国价格形势和经济发展前景普遍较为乐观。他们认为,当前的CPI上涨尚属合理、适度的范畴,而且从长远来看,物价不会由此就“步入快速上行期”。此外,当前的CPI上涨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剧。

  总结这些专家学者的分析和预测,可以看出,由于今年是初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第一年,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都比较复杂,不确定性较多,因此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判断和预测,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而对于我国的相关部门来说,需要冷静分析、全面把握,充分估计经济和价格变动的各种可能性,做好相应的预案,相机决策实施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适度上涨不意味着通货膨胀

  对于当前我国价格形势,在京的众多专家学者普遍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表现较为温和,且幅度尚属适度范围,并不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过,由于研究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专家学者们在对今年全年价格形势的判断上,又有着些微的差异。按照对CPI全年增幅数字的预测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2.6%

  有专家指出,当前CPI上涨幅度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气候异常、上游产品价格传导、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去年基数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经济形势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如天气转暖并好转,鲜菜、鲜果价格有望稳中有降;近期国际油价回落,上游价格传导压力减弱;“五一”小长假的结束,部分服务项目价格将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等。目前及未来数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处于温和上升通道中,只要食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政策性调价项目出台力度恰当,后期CPI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这些专家预计,5月份,CPI同比上涨约为2.9%;6月份,CPI同比上涨约为3.0%;上半年CPI平均同比上涨幅度为2.6%,预计全年CPI上升幅度也约为2.6%。

  2.5%

  也有的专家预计,未来两个季度CPI升幅将会小幅加速,但难以持续。而且,由于受投资长期过度、供给过剩、需求约束越来越大等方面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压力可能在年底抬头。那时CPI涨幅很可能出现明显回缩,估计全年CPI增长为2.5%左右。

  这部分专家指出,在当今世界,持续偏快的货币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通胀。发生明显的通胀一定要有货币供给过度与GDP供求“硬缺口”的结合,否则,在经济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时所谓的通胀压力将大部分转为资产价格上涨。

  所谓的货币供给过度与GDP供求“硬缺口”,指的是已形成的GDP供不应求缺口在两年以内无法弥补,增加供给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甚至还面临明显的体制性障碍。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软缺口”,即已形成的GDP供不应求缺口在半年或最多1年就能弥补,资金、技术和市场机制都不缺,只缺时间。

  这部分专家认为,我国面临的“软缺口”,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硬缺口”的存在。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尚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供给增长仍快于需求增长。而且未来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也不会再现过去10至20年的火热情形,增长速度将会趋势性放慢,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得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增大,因此通货膨胀缺乏持续性的基础,相反,通货紧缩压力则可能逐渐增加。

  3.3%

  也有专家通过对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同潜在增长率的对比分析后,认为全年CPI增幅可能会略高于3%的控制目标,达到3.3%,但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这部分专家分析指出,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当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一段时间后,会对价格形成较强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加速上升之势;而当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一段时间后,物价缺乏上涨动力,甚至出现负增长。对于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学界多数人的共识认为在10%左右。如果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5%左右,货币供应量控制在2000~2008年年均增长17%左右的水平,那么,实际经济增长率仍将低于潜在增长率,货币供给不会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产生很大压力。另外,从分季度经济增长与物价的关系看,由于2009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连续3个季度在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运行,上半年物价将会持续回升。但进入2010年下半年,随着广义货币供应量约束,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低于潜在增长率,物价将归于平稳。

  3%

  有的专家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正常合理的,而且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GDP的增长进度;货币供应趋紧;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跌,资产对于收入的正面效应下降等原因,今年的价格总水平不可能持续走高。预计二季度CPI同比上涨3%,上半年为2.7%,全年在3%以内。

  如何观察复杂之年的复杂价格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而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确定因素很多,令未来价格走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翘尾和新涨价因素对CPI的影响。有的专家就认为,影响CPI上涨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翘尾因素,另一类是新涨价因素。而2009年CPI对2010年各月翘尾影响将呈先升后降走势,在6、7月达到最大,拉动CPI上涨2.2个百分点,而预计2010年全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将使CPI上涨1.2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体现在月度环比累计变化上。预计2010年新涨价因素会导致CPI上涨约2.1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所处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这对判断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带来很大困难。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上正摆脱下降趋势逐渐进入恢复期,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出口需求呈现恢复性上升,这些因素推动了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和价格开始复苏,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较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多数生产资料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也将是曲折的,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战”呈现不断加剧之势,这些也都可能对市场价格带来抑制影响。由此,专家认为,虽然1~4月份生产资料供需增速及价格同比涨幅很高,但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新涨价的部分基本处在正常与合理范畴,不具备形成通货膨胀的危险。而且当前经济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已经出现增势减缓和价格回调的情况,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在下半年出现明显缩小,预计全年上升12%左右。


  ——消费类工业品价格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专家指出,虽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存在成本推动因素,但因竞争充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弹性较大、销售环节消化等因素,将抑制消费类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且,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需求。如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但是考虑教育、就业、医疗等大量支出的需要,提高的收入对整个消费品的拉动作用有限。

  ——服务价格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前,我国的教育、医疗改革正在进行中,而其他服务不存在明显的供应缺口,因此服务价格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都不大。

  ——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值得关注。在许多专家看来,我国CPI涨幅主要决定于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

  食品价格方面,专家们强调要格外关注粮食、肉类、蔬菜等价格的变化。专家指出,2010年气候异常,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并较为严重,对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了较明显的区域性影响;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面临一定的上升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对粮食价格的调控措施基本成熟,用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与产量的稳定和稳步上升;加之国家库存充足,特别是居中心地位的大米供给无明显的缺口,因此预计今年我国粮食价格虽然可能会稳中微升,但不大可能再现2004年和2008年那样持续超过10%的上涨。而蔬菜价格后期处于下降通道,猪肉价格需要政府调控才不致继续下降。总体来看,专家们预计,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将在6.5%左右,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个百分点左右。

  居住价格方面。专家们指出,目前居住价格在CPI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约14.7%的水平,在八大分类指标中位列第二。而所谓居住价格,包括水、电及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等。2010年,国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租房价格的相对稳定。但受资源价格改革的影响,水、电及燃料价格将呈现上升走势。有专家测算后得出结论,如果石油、煤炭、电力价格指数分别提高10%,则将拉动CPI分别上涨0.41、0.56和0.45个百分点。初步预计2010年居住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5%左右,其对CPI的拉动在0.7个百分点左右。

  ——关于国际贸易对价格的影响。有的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回升为恢复出口需求和价格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IMF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实现3.9%的增长,世界贸易量将增长5.8%,较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而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加之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金融机构和实体部门的信心也得以恢复。金融危机时期大幅削减的库存需要回补,国际产品采购规模扩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品出口。而我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便利化政策等一系列扶植措施也将有力地支持出口回升。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国际贸易中同样存在着抑制我国外贸增长和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主要有:

  首先,各国“自顾性”贸易政策扰乱世界市场正常秩序。像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要在未来5年内使出口量增长一倍,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东乙烯产品超低价抛售,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大部分乙烯装置停产,严重抑制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等。这些“自顾性”贸易行为将打破国际贸易市场正常秩序,造成混乱局面,阻碍中国出口恢复。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将抑制我国外贸发展。目前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断制造贸易争端,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压制全球国际贸易活动、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综合起来看,专家们判断,今年不存在由国际市场拉动的国内物价持续上升的可能。

  这部分专家分析指出,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当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一段时间后,会对价格形成较强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加速上升之势;而当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一段时间后,物价缺乏上涨动力,甚至出现负增长。对于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学界多数人的共识认为在10%左右。如果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5%左右,货币供应量控制在2000~2008年年均增长17%左右的水平,那么,实际经济增长率仍将低于潜在增长率,货币供给不会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产生很大压力。另外,从分季度经济增长与物价的关系看,由于2009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连续3个季度在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运行,上半年物价将会持续回升。但进入2010年下半年,随着广义货币供应量约束,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低于潜在增长率,物价将归于平稳。

  3%

  有的专家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正常合理的,而且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GDP的增长进度;货币供应趋紧;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跌,资产对于收入的正面效应下降等原因,今年的价格总水平不可能持续走高。预计二季度CPI同比上涨3%,上半年为2.7%,全年在3%以内。

  如何观察复杂之年的复杂价格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而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确定因素很多,令未来价格走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翘尾和新涨价因素对CPI的影响。有的专家就认为,影响CPI上涨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翘尾因素,另一类是新涨价因素。而2009年CPI对2010年各月翘尾影响将呈先升后降走势,在6、7月达到最大,拉动CPI上涨2.2个百分点,而预计2010年全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将使CPI上涨1.2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体现在月度环比累计变化上。预计2010年新涨价因素会导致CPI上涨约2.1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所处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这对判断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带来很大困难。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上正摆脱下降趋势逐渐进入恢复期,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出口需求呈现恢复性上升,这些因素推动了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和价格开始复苏,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较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多数生产资料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也将是曲折的,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战”呈现不断加剧之势,这些也都可能对市场价格带来抑制影响。由此,专家认为,虽然1~4月份生产资料供需增速及价格同比涨幅很高,但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新涨价的部分基本处在正常与合理范畴,不具备形成通货膨胀的危险。而且当前经济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已经出现增势减缓和价格回调的情况,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在下半年出现明显缩小,预计全年上升12%左右。

  ——消费类工业品价格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专家指出,虽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存在成本推动因素,但因竞争充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弹性较大、销售环节消化等因素,将抑制消费类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且,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需求。如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但是考虑教育、就业、医疗等大量支出的需要,提高的收入对整个消费品的拉动作用有限。

  ——服务价格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前,我国的教育、医疗改革正在进行中,而其他服务不存在明显的供应缺口,因此服务价格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的可能性都不大。

  ——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值得关注。在许多专家看来,我国CPI涨幅主要决定于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


  食品价格方面,专家们强调要格外关注粮食、肉类、蔬菜等价格的变化。专家指出,2010年气候异常,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并较为严重,对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了较明显的区域性影响;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面临一定的上升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对粮食价格的调控措施基本成熟,用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与产量的稳定和稳步上升;加之国家库存充足,特别是居中心地位的大米供给无明显的缺口,因此预计今年我国粮食价格虽然可能会稳中微升,但不大可能再现2004年和2008年那样持续超过10%的上涨。而蔬菜价格后期处于下降通道,猪肉价格需要政府调控才不致继续下降。总体来看,专家们预计,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将在6.5%左右,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个百分点左右。

  居住价格方面。专家们指出,目前居住价格在CPI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约14.7%的水平,在八大分类指标中位列第二。而所谓居住价格,包括水、电及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和租房价格等。2010年,国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租房价格的相对稳定。但受资源价格改革的影响,水、电及燃料价格将呈现上升走势。有专家测算后得出结论,如果石油、煤炭、电力价格指数分别提高10%,则将拉动CPI分别上涨0.41、0.56和0.45个百分点。初步预计2010年居住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5%左右,其对CPI的拉动在0.7个百分点左右。

  ——关于国际贸易对价格的影响。有的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回升为恢复出口需求和价格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IMF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实现3.9%的增长,世界贸易量将增长5.8%,较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而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加之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金融机构和实体部门的信心也得以恢复。金融危机时期大幅削减的库存需要回补,国际产品采购规模扩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品出口。而我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便利化政策等一系列扶植措施也将有力地支持出口回升。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国际贸易中同样存在着抑制我国外贸增长和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主要有:

  首先,各国“自顾性”贸易政策扰乱世界市场正常秩序。像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要在未来5年内使出口量增长一倍,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东乙烯产品超低价抛售,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大部分乙烯装置停产,严重抑制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等。这些“自顾性”贸易行为将打破国际贸易市场正常秩序,造成混乱局面,阻碍中国出口恢复。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将抑制我国外贸发展。目前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断制造贸易争端,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压制全球国际贸易活动、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综合起来看,专家们判断,今年不存在由国际市场拉动的国内物价持续上升的可能。

  冷静观察,避免调控失误 抱有第一种观点的专家指出,在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近期应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强对经济形势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审慎出台有关新的调控政策,以尽量控制调控房地产市场及紧缩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避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出现大落,引导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

  由此,这些专家认为,目前不宜进一步从总量上调控价格总水平,价格政策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微观和结构性调整,如异常天气对价格的影响,垄断行业涨价冲动,进口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其中,有些专家还强调,应接受2008年某些人对价格预测失误和调控力度过大的教训,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同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高利息调控房价,并做好应对明年可能出现通缩的准备。针对目前有些人出于局部利益,夸大通货膨胀预期,有关方面应该在媒体上加强引导。

  加大力度,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专家提出,应站在使经济发展见实效、争取实际成果甚至实物成果的角度看待价格调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应着力解决表现为资产价格泡沫的通货膨胀问题。

  专家表示,资产价格泡沫只能带来虚假的成果,治理资产泡沫性的通货膨胀应进一步加大力度。而由于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币流动性过分宽松,应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将货币供应调整到合理水平。如提高利息和资金成本,同时要引导社会资金走向投资而不是走向投机。在这方面,专家认为,现在看,重要的投机对象是粮食、矿产品的囤积。对这些投机,不能用增加投机风险解决,而是放宽其他供给不足领域投资准入。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应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恢复金融危机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现阶段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步形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时机应尽可能把握在更多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之前,以免积重难返;其次,在决定汇率浮动幅度的过程中,应参考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利率及利差水平,同时做好国际资本换汇成本的核算研究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有序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对于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部分专家同样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力度。专家建议,组成专门调查组摸清地方政府当前土地管理情况,改革现有土地出让办法,避免由于地价上涨带动房价高企;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发中小户型住宅,扩大有效供给,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根据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严格二套、三套房贷管理,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督促各级金融机构尽快出台房贷细则,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和购房个人停止放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打击部分房屋中介与房地产商联合哄抬房价的行为。

  此外,专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建议,如加大对农业和受灾地区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区域倾斜政策,增加受灾地区农业生产恢复资金,为旱区饮水工程、增雨工程、生活救助工程提供资金保证,帮助灾区尽快渡过难关;抑制高耗能产业扩张,坚决控制新开工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