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规划正在编制中
尽管新兴产业风起云涌,农业依然是第一产业。记者7日从工信部了解到,为实现农业增效,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
市场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多数农业深加工公司采用的是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政府加大对深加工装备的支持力度,将有助于深加工公司降低成本。
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
工信部权威人士表示,编制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发展规划,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是第一次,是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次实践。
近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力度逐年增大,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但是,我国农业综合效益低仍然是突出的矛盾。单纯靠粮食增产解决“三农”问题是不可能的,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85∶1,而发达国家达到3∶1。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而我国加工比例很低,深加工用粮不到粮食总量的8%,大宗果品的商品化加工率不到10%。
此外,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滞后,成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瓶颈。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介绍说,我国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以初加工为主,以小型为主,以单机为主,主要购买与使用对象是个体农民。
圈定多个深加工领域
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表示,像圣农发展、双汇发展等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了进口设备。
根据介绍,进口设备能够提供安全可追溯的功能——一旦发现被屠宰动物某块内脏有问题,可以追溯回其他部位。“这一点,国产设备现在还很难做到。”朱卫华表示。
为此,工信部日前组织召开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实际需求出发,立足于深加工和量大面广的急需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进行重点规划和研究。
本次规划涉及范围包括:粮油、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技术装备和专用加工装备。
知情人士表示,规划出台后,主管部门将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准备形成十来个有中国特色、能带动现代农业、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技术装备专项工程》,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国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上一个新台阶。
朱卫华表示,如果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到位,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可以采购到同等性能的国产设备,有助于其在未来的扩张进程中降低成本。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