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太子奶集团身负巨债被宣布破产。这个有14年历史的庞大企业,在资本运作的途中重重跌倒。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溃败,太子奶输在哪里?
跑马圈地 贪大求全
太子奶的前期发展可谓顺风顺水,自1996年3月株洲太子牛奶厂成立之后,“太子奶”产品很快就获得了1996年香港国际名优新产品及技术博览会最高金奖。1997年10月,太子奶以8888万元夺取1998年度中央电视台日用消费品标王。2005年1月,太子奶荣获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同年6月,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评定为中国发酵奶行业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第一,太子奶净利润从2002年的2900万跃升为2005年的1亿多。
这些战绩让李途纯信心倍增,豪气冲天。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太子奶开始了疯狂地跑马圈地。从2002年开始 ,太子奶先后投资30多亿元,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其中昆山太子奶基地,号称投入6亿巨资兴建,年产值25亿元以上。
疯狂的扩张使太子奶显得非常气派。拥有3000亩土地,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生产线近60条。80%为固定资产,20%为流动资产,业内专家指出,这种资产结构在快消领域极为不当。不仅如此,乳酸菌发酵奶行业的发展似乎并不能满足李途纯的“豪气”,太子奶的触角开始伸向更广阔的领域,乳制品、食品、“辣翻天”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这些无关联多元扩张,表面看确实彰显了公司实力雄厚,实际上,这种贪大求全的做法,势必会掣肘主业的品牌发展。而“太子奶”中的“太子”二字,居然用在了“辣翻天”系列产品上,叫做“太子剁辣椒”,这种互不支撑的品牌延伸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重资本运作 轻经营管理
一方面疯狂扩张,四面圈地,一方面寻求资金支持,为上市做准备。基础建设大面积铺开,还未完成就着急介入资本运作,这种大跃进式的“冒进”思想给太子奶埋下了隐患。
2006年11月,太子奶成功从摩根、英联、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私募7亿元人民币,集团更名为中外合资“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9月,太子奶集团获得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际六大财团5亿元人民币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
为了引资进入,李途纯与三大投行之间签了一份对赌协议: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注资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李途纯并没想到,这份协议日后给自己及整个太子奶带来多大困扰。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永远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巨额资金的成功募集,让李途纯解了资金之渴后,更加放心大胆地扩张,并把目光投向了上市。
成功的资本运作建立在扎实的自身实力上,才能锦上添花。然而,太子奶的精力过于分散,反而对自己的主业无暇顾及,对经营管理及品牌打造,显得粗放甚至粗糙。李途纯创立了“三高模式”,即高进价、经销商高额返利、高营销费用。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太子奶的经销商多达3000多个,遍及全国29个省市区、300多个地级市、3000多个县区。
在经销商面前,太子奶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虽然制定了诱人的“三高政策”,在具体操作上,经销商必须先缴纳预付款,待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发货。而对供货商,必须先送来原材料,等卖出产品后再付款。这方法看似高明,如果太子奶出现危机,上下游的反应将是最强烈的,经销商、供货商全部来讨债,对员工及投行的信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太子奶以为控制了经销商就控制了渠道,甚至控制了整个市场。实际上,太子奶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对销售终端更是放任自流。太子奶认为,把产品卖给经销商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考虑持续的盈利来自于品牌形象点滴建设。而终端恰恰是与消费者和市场最直接的接触。结果,出现在消费者和市场面前的太子奶,终端形象老土,很少听到积极的宣传和声音。与同类品牌的生动鲜活相比,太子奶只能算是二流。
祸不单行 资金链断裂
正当太子奶把资金大笔投入到圈地建设中时,三鹿奶粉事件爆发,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受到重创,整个乳业受到冲击。不堪乳业市场的持续低迷,太子奶销量大幅下降,资金短缺问题迅速浮出水面。
屋漏偏逢连阴雨。金融危机的恶化,花旗银行出现了严重危机,在2008年度亏损额达到了100多亿美元,在大面积裁员的同时,花旗开始在全球范围收拢资金。而此时太子奶刚刚获得三大投行的注资,刚刚启动上市计划,马上就遭遇花旗催还贷款。首先要求太子奶增加30%的利息,经协商改为20%结果,花旗的施压造成了连锁反应,国内多家银行害怕自己利益受损,纷纷向太子奶提出还款要求。
矛盾一触即发,资金严重匮乏的太子奶,为了维持经营,不断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催款。打款后,经销商却不能按时提货,供应商迟迟拿不到货款,于是纷纷上门要债。一方面要应对上下游的催债,另一方面,花旗向开曼群岛大法院申请对太子奶进行清算。随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对太子奶进行调查,结果是:该公司欠银行贷款13亿元、经销商预付款3亿多元,另外还包括几亿元的工程欠款和原材料欠款,而集团净资产仅为2亿元,不足投行注资额(7300万美元)的一半。
按照之前与投行签订的对赌协议,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2009年6月财务报告,太子奶的资产是25亿元,总负债26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虽然湖南株洲政府出手援助,先注资1亿元,由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并从从三大投行手中“要回”李途纯所持的61.6%股权,抵押给高科奶业代为行权,但由于债务缠身,销售不畅,反而连累高科奶业亏损。去年10月,株洲市政府又试图引入三家新的投资方,经过几轮谈判,入主事宜最终搁浅,太子奶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2010年5月,李途纯等太子奶原班高管发表声明,宣布另立门户开发“仙山奶”产品。在“太子奶”上栽了跟头的李纯途希望还能在乳酸奶领域重新站起来,但这一次,李途纯如果想要成功,恐怕需要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赌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