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提升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机制,加大扶持,有力地推进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截止到2009年末,河北省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3.25万户,出栏生猪2975.73万头,占全省总出栏量的72.01%;年存栏5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4.5万户,存栏蛋鸡3.54亿只,占全省总存栏量的86.71%;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场(户)达到2.29万户,出栏肉鸡2.39亿只,占全省总出栏量的86.32%;年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区)达到2374户,存栏奶牛143.71万头,占全省总出栏量的83.6%;年出栏1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65万户,出栏肉牛176.97万头,占全省总出栏量的44.96%;年出栏3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3.07万户,出栏肉羊1103.29万只,占全省总出栏量的51.04%。全省生猪、蛋鸡、肉鸡、奶牛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56%、80%、78%、88.7%,比2008年分别提高5.3个、2.6个、3.1个、23.4个百分点。
尽管河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发展的问题:大多数小规模养殖场户生产设施设备落后,饲养管理条件差,防疫措施不到位,动物疫病风险大,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发展较快,而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例偏低,年出栏30头肉牛规模养殖比例为33%,年出栏50只肉羊规模养殖比例为26%,大大低于其他畜种;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准化生产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仍存在生产管理不到位、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控制难等现象。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加快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速度,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省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场会”,提出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做到发展有思路、建设有重点、考核有指标,要加强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具体分工负责,加强督促指导和行政推动。要组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部署,任务有检查,成绩有考核,增强执行力,提高有效性,确保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序推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河北省把发展奶牛规模养殖作为突破口,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散养奶牛入区饲养,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鼓励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按3年内散养奶牛全部入区饲养测算,省财政筹措安排资金2.6亿元,对现有规模养殖场区扩建,每增容1头奶牛补贴300元;新建规模养殖场区,按设计容量每头补贴350元。各地也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发放一次性奶牛入区补贴,引导散户入区饲养。加大规模场区建设资金补贴力度,着力解决土地和融资难题,简化审批办事手续,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奶站经营者、奶牛养殖大户,改建扩建规模场区。按照奶业发展布局规划要求,落实部门包片责任,加强业务技术指导,推进规模养殖场实行标准化改造。自2008年10月至今,全省新建、扩建规模奶牛养殖场区1000多个,建设规模是前10年的总和。
积极探索规模养殖模式 根据全省规模养殖发展历程和现状,借鉴国外及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全省重点推广了以下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生猪生产大力推广“自繁自养”、“批进批出”模式。中小规模以“自繁自养”模式为主,建封闭猪舍800平方米,饲养50头能繁母猪,年出栏800头商品猪。这种模式投资小,适合于农户2个~3个劳动力,易于调控养殖小环境,易于防控动物疫病,易于提高良种化程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型场以“批进批出”模式为主,建封闭猪舍8000平方米,饲养600头能繁母猪,可实现每周24头母猪准孕、24头母猪产子、24窝子猪断奶,每周出栏一批商品猪,每批200头左右。这种模式投资较大,需16个~20个劳动力,适合于养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利于标准化养殖,利于质量安全,利于环境保护。在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及衡水五市重点打造100个生猪模式化规模养殖场。
蛋鸡生产大力推广“全进全出”和“生态散养”模式。“全进全出”模式:建2栋800平方米标准化全封闭鸡舍,饲养1万只配套系商品鸡。适合于农户2个~3个劳动力,易于调控舍内小环境,易于防控动物疫病,易于提高养殖效益。“生态散养”模式:由龙头企业培育1个名优品牌,农户分散饲养,适宜于远离村庄、植被好的林地、果园、山荒地、废弃地饲养地方鸡种,一年饲养一批,生产优质、安全、无公害商品蛋。在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四市重点打造150个蛋鸡模式化规模养殖场。
奶牛生产大力推广“奶农合作社”和“养殖场”模式。奶牛养殖小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改造升级,不足300头的要扩大规模,强制改造升级,通过托管、寄养、奶牛入股等方式向“奶农合作社”和“养殖场”引导,实现统一饲养管理。实现“4个1”,即:每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区配套1个饲草饲料基地,建1个标准化管道式挤奶厅,配套1台TMR设备,固定为1个乳品加工企业的奶源基地。在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4个奶业大市重点打造200个规模养殖场。
稳步推进典型示范场建设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筛选确定一批养殖典型。制定了“河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场标准”,依据标准确定了374家养殖场作为畜禽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场,其中生猪典型110家,蛋鸡典型56家,奶牛典型208家。通过典型示范场的带动,推进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典型示范场建设与规范养殖档案工作相结合,将省级374个典型示范场作为畜禽养殖档案的规范性建设试点,全面规范养殖档案填写,促进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 全省已累计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62项,市级地方标准500多项,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加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全省在建和已建成的15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达到1636家,产品认证单位达到258个,产地认定的数量和质量已走在全国前列。为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 为帮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技术水平,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积极发挥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畜牧行业协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有关技术培训,特别加强对新建规模养殖场的技术指导。生猪中小规模养殖场重点推广“自繁自养、人工授精、封闭猪舍、全价饲料、自由饮食”5项关键技术;大型养殖场重点推广“福利养殖、清洁环保、安全保健、湿帘降温、纵向通风、精细管理”6项关键技术。蛋鸡规模养殖场重点推广“湿帘降温、风炉供暖、纵向通风、乳头饮水、自动给料、机械清粪”6项关键技术。生态养殖场重点推广“分群饲养、适量补饲、防敌防害、绿色饲料”4项关键技术。奶牛养殖上重点推广“TMR测定、DHI测定、GAP认证、草畜配套、青干草饲喂、阶段饲养、管道式挤奶”7项关键技术。
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 紧紧围绕当地畜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加工龙头,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扶持建设13个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规模大、起点高的畜产品加工项目,其中生猪加工企业5个、奶牛加工企业3个、肉牛加工企业2个、肉鸡加工企业3个,每个加工企业补助资金200万元。推进现有龙头企业的联合重组,逐步形成优势畜产品加工产业群和完整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围规模养殖场区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民办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对有特色、有潜力、有活力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通过签订合同、契约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开发多元化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国际品牌,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有效推进产销衔接 为促进规模养殖的发展,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供需信息引导和服务,帮助规模养殖场户搞好产销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积极引导凯特、万雉园、华牧3个大型蛋鸡养殖品牌基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尽快打造成品牌航母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规模养殖场区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石家庄双鸽集团、衡水京安集团、唐山双汇为重点,抓好3个大型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力争明年签订1000个订单。奶站全部实现由乳品加工企业托管。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0年全省建立畜禽养殖农民合作社1000个,帮助规模养殖场户实现与市场的对接,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