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武汉市江夏区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渐成规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2/2010 10:37: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武汉市江夏区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渐成规模

  近年来,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目前,该区已构筑起以生猪家禽为主导、集约规模养殖为主体、产业层次清新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并形成了饲料、种源、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配送销售、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畜牧业呈现出上、中、下游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增收显著。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调整畜牧业布局。为了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早在2004年,区委、区政府就根据该区土地载畜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启动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全区划分了畜禽禁养区、畜禽限养区和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对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实行标准化建设,以大中型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小型畜禽养殖场实行标准化养殖,使其逐步成长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带动养殖户走专业化道路。

  坚持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产业经营新模式。在现代化畜牧业建设过程中,江夏区坚持“两型农业”的发展思路,对畜禽养殖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采用沼气利用、垫料吸附、污水处理、种养结合、有机肥生产等方法,构建“猪-沼-电、猪-沼-鱼”等多种农业产业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的资源集约化发展。目前已建成并通过市级环保达标验收的生猪养殖小区19家,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庄和金林生态农场两家省市级循环农业示范园。他们还将生猪养殖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在发展畜牧养殖的同时,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首先,从源头上严格管理,要求凡新、改、扩建大型畜牧养殖项目,必须进行环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利用新技术治污。对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养殖场,政府会创造条件促使其逐步成长为大中型养殖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逐步关闭,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和影响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障碍。

  坚持培育品牌和延伸产业链,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他们一方面培育“家佳康”、“金林种猪”等一批自己的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引进中粮集团、温氏集团、飘飘集团三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形成规模效益。该区还建立了从饲料、种苗、养殖、屠宰和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极大地夯实了畜牧业发展的后劲,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2009年,全区畜牧业累计助农创收52806万元,畜牧业帮助农民人均增收达1320元。

  江夏区委常委、副区长涂亚平说:“经过7年畜禽规模化养殖和3年的畜牧大县创建,江夏区逐步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全区建成标准化万头规模生猪小区40处,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出笼1770万只,肉牛出栏1.8万头,禽蛋产量1.2万吨,肉产量13.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8.42亿元。目前,江夏区已晋级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