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日照市着力建立日照绿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1/2010 16:29:54   来源:食品产业网

  近年来,日照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日照绿茶”先后争创了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和龙头骨干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全市已建茶园13万亩,日照绿茶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铸就了该产业作为全市农业最特色经济版块的重要地位,成为实现富民强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首要着力点。为建立日照绿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茶叶种植标准化水平,提升日照绿茶品质和信誉,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茶叶种植标准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日照市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订单农业,探讨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由企业作为管理主体,统一管理茶树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投入品统一采购、使用,统一田间管理标准和采摘、加工标准等,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

  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质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完善技术规程(标准)体系。

  狠抓标准和规范的有效贯彻实施。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茶农讲解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以及技术操作规程,引导茶农户科学种植,标准生产,确保日照绿茶的质量特色。

  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引导。采取现场观摩会、培训班等形式,将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到千家万户;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普及无公害知识和关键技术,为发展无公害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提升日照绿茶品质

  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得使用国家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建立生产档案制度。龙头企业要建立生产档案制度,做好自有基地和辐射带动基地生产记录,记载使用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日期等,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实行产品检测制度。建立自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检测制度,确保上市产品质量。龙头企业要加大基地自检力度,坚持批批检测、安全期采收;省茶检站和各级农技站检测网点,加大基地抽检力度,以指导安全使用农药,督促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实行基地准出制度。根据检测结果、生产档案记录,对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作出科学判断,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不出售,严把基地准出关。生产企业应包装或者附加标识,标明产品生产者、质量状况等内容。

  实行质量追溯制度。依托龙头企业,推行统一包装、标识、产地和产品编码,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

  地理标志产品是我市绿茶品质和信誉的有效证明,是我市绿茶产业发展的有力助推。质监部门注重提升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明确企业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企业不仅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还具有严格的行业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使维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象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为。发挥茶叶协会的作用,加强茶叶企业在技术、管理、法律、市场等层面上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严格了行业自律强化了源头监管。

  四是开展有机、无公害茶叶的监督与检测,整顿茶叶市场秩序

  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防“问题茶叶”发生。

  开展对有机绿茶、无公害绿茶的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整顿茶叶市场秩序。依据NY 5196-2002《有机茶》、NY 5244-2004《无公害食品 茶叶》等标准,有计划地对全市全市茶叶产品进行安全指标的监督抽查检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整顿,保护日照绿茶的声誉。

  对监督抽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我市茶叶基本质量状况报告,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五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争创山东名牌产品

  日照市质监局将高度负责的态度,围绕茶叶生产的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标准、技术服务,加大争奖创牌的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计量、质量管理,积极探索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的管理新模式,提升日照绿茶的内在质量和质量信誉,做大做强绿茶产业,提高茶农收益,实现富民强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