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因素制约 开拓国内对虾市场 现实离期望有点远
目前国内对虾市场混乱,包冰等欺诈手段和价格战盛行。数据显示,国内城市对虾消费接近饱和,农村市场或成新的增长点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退税减少,在上述种种不利于出口的因素下,中国对虾加工企业把希望寄托国内市场。
据统计,2008年中国对虾养殖总量为108.7万吨,出口19.4万吨,国内销售89.3万吨。2009年中国对虾养殖总量为130.3万吨,比2008年增长21.6万吨,但出口量为18.7万吨,比上年减少0.7万吨,国内销售111.6万吨。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从东盟进口对虾12000吨,比2008年增长2000吨。照此计算,2009年国内对虾销售总量比2008年增加22.5万吨。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巨大,对虾消费容量潜力无限。
不过,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对虾产业发展论坛上,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这一连串华丽的数字背后,并没有多少对虾加工销售企业感到希望。
内销现状:价格战盛行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对虾产品质量并不高,附加值低。”良之隆食品行董事长朱长良指出,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对虾,60%是粗加工,精加工为30%,深加工仅为10%。在包装形式上,80%的对虾产品是散包装,精致包装的只有5%。简单的加工,粗糙的包装,严重影响对虾产品的档次。他表示,市场上的对虾产品,仅有3%的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知,大部分对虾加工销售企业的产品消费者毫不知晓。
同质化严重无品牌效应,对虾产品销售依靠的只有价格战。朱长良说,不少超市卖场并不是依据美味口感好等质量因素实施采购,而是以价格作为第一要素,选择价格低差价大的产品。在卖场方重价格轻质量的采购影响下,不少加工销售企业迎合采购方,生产低成本低价格的对虾产品,这导致现在的对虾包冰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给整个行业都带来不良影响,大企业都没法活了。”湛江国联水产加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说,大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无法像小厂家般毫无顾忌地加厚包冰。小企业为了进入卖场销售,报价往往比大企业低得多。“价格战已经让对虾产品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朱长良说,根据他的统计,目前70%的对虾产品的毛利率为10-20%。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文认为,如果严格计算人工、机械折旧等成本,不少企业的毛利率仅有5%。
消费:国人每周吃一条虾
利润微薄、竞争激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已经达到饱和。朱长良说,2009年我国的对虾消费量比2008年增长1.7%,增幅远落后于8%的经济增长量,更大大落后于中国餐饮业连续5年15%以上的持续增长量。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均对虾消费0.68公斤,美国人均2.04公斤,日本最高,2.56公斤,而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国家的泰国,人均对虾消费量也高达2.03公斤/年。他说,按对虾40支/斤规格,我国人均一个星期才吃一条虾,而其他国家,人均一天至少一两条。
不过,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旭兵表示,如果按城市人口计算对虾年消费量,我国的消费水平已接近美国。他说,我国的城市人口约为6.06亿,城市人均消费量为1.65公斤/年。按美国人均2.04公斤/年计算,我国城市的对虾市场容量为124万吨。2009年国内对虾消费量110多万吨,与123万吨的数值相差不大,国内市场容量已接近饱和。
但樊旭兵同时强调,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仅按城市人口算,只要人均消费量稍微增加一点,其增加的总量就足以为各对虾加工销售企业忙乎。
朱长良则提出,拥有近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是对虾消费的另一期望,可能是对虾消费量的重要增长点,各加工销售企业应该针对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开发适合在农村销售的对虾产品。据了解,目前对虾消费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如果农村人均对虾消费0.5公斤,那么市场容量将会增加近40万吨,这相当于美国市场消费量的70%。朱长良说,目前的80%的对虾产品都是散包装销售,尽管价格相对便宜,但对于冰箱普及率不高的农村而言,不利于保存。他建议厂家生产保质期长、储存方便的对虾产品。
困局解脱:建立品牌?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边却是微薄的利润,面对这种不合理的市场格局,加工销售企业当如何应对?
“要想卖高价,企业得建立品牌。”朱长良表示,企业应当明确消费者对其也品牌的主要认知点,明了自己的产品的核心价值,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严格的生产控制体系,做好品牌传播规划。“中国的消费者现在不缺钱,缺的是对对虾产品的质量信心。”
樊旭兵亦认为,企业不关注产品质量,建立品牌也无从谈起。他说,前几年浙江企业生产的虾仁因竞争打价格战,厂家弄虚作假,加厚包冰层或用药物使小虾仁发胀,看似很大,放进水中一煮,立刻缩水。他说,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不再购买浙江虾仁,同时也造成产自其它地区的虾仁销量下滑。
樊旭兵介绍,普通的对虾食品消费属于原料级消费,消费大众仅是关注质量,对品牌关注度不大,企业想建立对虾品牌,须建立在区域品牌的基础上。他以三文鱼为例解释:挪威的三文鱼享誉全世界,产值高达50多亿美元,其最大的三文鱼加工销售企业的市场份额为25%。不过,市场上人们大多只知道挪威三文鱼,至于是哪个企业生产的,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
他认为,目前各企业应联合与政府相关部门,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对虾品牌,如注册“湛江南美白对虾”这一品牌,当地企业在这统一的品牌下,再发展自己的厂商品牌。此外,他还强调,对对虾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这样容易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拥有品牌的企业,对虾的销售价格可再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5%-20%”。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