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新渔村 养殖业支撑产业发展
龙马潭区双加镇着力实施区委确立的“新村惠民”战略,充分依托地处泸州城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泸州近郊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在新渔村初步呈现——
一个个小山包上或种满蔬菜,或栽满花卉果木;小山包之间,一个个鱼塘碧波荡漾,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一条乡村公路,恰似一条玉带,将这些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是不久前,笔者在龙马潭区双加镇新渔村核心区看到的一道亮丽风景。
政府扶持 养殖规模滚雪球
位于泸州城北郊的双加镇,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2007年初,该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确立了打造泸州近郊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的思路,目标是首先将双加、中伙铺、大冲头三个村(社区)打造成新渔村核心区。随后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按每亩200元至500元不等的标准,对在规划区内建设规范化鱼田工程的养殖户进行补助。同时搞好基础建设,在新渔村核心区改土1400亩,完成稻田养鱼砖砌田坎563亩,整治山坪塘49口,新建蓄水池25口,新建提灌站3座,新建和整治水渠4.6公里,硬化新渔村核心区公路6公里。
“我们挣钱,政府补贴,何乐而不为呢?”养殖户王大兴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当地群众养殖热情高涨,不少外地人也蜂拥而来发展无公害渔业。2009年,泸州电信职工詹刚毅然辞职,到双加社区建起泸州千鳅泥鳅养殖场;来自达州的余奇陆等4位业主通过土地流转,在大冲头村建成260亩鱼塘。据统计,去年全镇养殖规模已达10558亩,泸州近郊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基本成型。
“水产养殖起来了,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特别是要依托地处泸州城郊这个优势,打好旅游牌。”双加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熊相均对新渔村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当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大户、泸州市大春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孙大春,以积极筹建大型农家乐的实际行动,对这种前景作了最好诠释。“山下养鱼,山上栽树种花,客人来了既可喝茶钓鱼,又可爬山赏花,吃喝玩乐一条龙,生意肯定火爆!”孙大春说。
散户联盟 驾驭市场不愁销
分散的个体经营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如何“化零为整”,将这些个体整合成联合经营的“散户联盟”?2008年,镇上支持孙大春注册成立了泸州市大春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广大养殖户从此有了自己的“家”,目前全镇有126户养殖户成为合作社员。
孙大春的专业合作社负责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专人到成都、重庆等地考察市场,挖掘销售渠道,统一采购渔资和引进养殖新品种,统一销售产品(定价包销)。2008年,继成功引进荷花鲤、武昌鱼、斑点叉尾鲐等名优品种后,合作社又从湖北引进38万尾泥鳅试养成功,次年便新建泥鳅养殖基地200亩。
在合作社引领下,养殖户一改以往的鱼鸭混养模式,实行净水养殖。“鱼鸭混养严重污染水体,时间一久,鱼的品质和产量都下降,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改为净水养殖,效益至少翻番。”养殖户陈远淼对合作社带来的养殖模式变化体会颇深。
万亩养殖规模,产品都卖给谁?“产品不怕多就怕少,只要有合作社撑起,养殖户联合起来,我们在价格上就有话语权,”孙大春如是说。据他介绍,双加水产品除在泸州热销外,还走俏成都、重庆、贵阳市场。其中泥鳅最俏,平均每公斤卖30多元,要是不订购、不上门根本买不到。广阔的销售市场,仅去年就为全镇养殖户带来纯收入1400万元。而该合作社成立至今,已为当地水产养殖户增收500多万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