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理财>  正文

渣打银行面对“理财产品巨亏门”何以淡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22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上海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服务纠纷类信访事项占信访总量的83%,并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存贷款、银行收费和理财产品方面。

  ■本报记者 张炜

  “3·15”前夕,一则“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深陷投诉门”的报道受到关注。对此,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参与者认为渣打银行应为投资亏损负责,近九成参与者表示不会投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

  该报道涉及的内容并非新闻,而是一款去年已经到期的理财产品,渣打银行也不是第一次撞上“投诉门”。作为在内地推出QDII产品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由于部分理财产品巨亏,渣打银行从2008年起不断发生客户投诉。去年,更是涌现了“渣打苦主联盟”,集体采取维权行动。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盈亏的是非曲直,投资者与银行往往各有说法。不过,在被投诉的渣打银行QDII产品中,有的由监管部门认定存在问题。据称,针对投资者关于渣打银行QDII理财产品涉嫌“信息披露虚假”的投诉,江苏省银监局给出了书面回复,认定“QDII200704A在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的月结单不符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对于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并且看重在华市场开拓的外资银行来说,“苦主联盟”的出现是一件尴尬事。即便“苦主”尚未从法律上得到足够的支持,但在其维权的过程中,相关银行的声誉肯定受到负面影响。网络调查众口一词地认定渣打银行应该负责,并表态不再投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侧面表明渣打银行的公众信任度大打折扣。渣打银行是一家突出发展理财业务的外资银行,假如失去客户信任基础,又怎样在竞争如林的银行市场中求得生存?

  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渣打银行受到的损失似乎有限,称得上十分淡定,因为网络舆情的一边倒并未损及其业务发展。登录渣打银行网站可看到,该行正在销售的理财产品众多,成为众矢之的的QDII产品也有近40款处于可申购状态。相比之下,国有中资银行更像“霜打的茄子”,在2007年首批QDII出海遭亏损之后,几乎没有再推出过新产品。

  “苦主”没能“扳倒”渣打银行,与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普遍投诉缠身有关。上海银监局最新披露的信访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量连续两年下降,其中2010年理财产品投诉总量同比下降40.4%,但投诉量依然较多。2010年上海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服务纠纷类信访事项占信访总量的83%,并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存贷款、银行收费和理财产品方面。可见,理财产品属于金融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苦主”的遭遇,单从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等方面强调银行责任,投资者有望获得的补偿十分有限。多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欺诈的维权实践,足以说明中小投资者处于“维权难、补偿难”弱势地位。需要深层次拷考银行责任的是,产品设计有没有先天的缺陷?有没有不可告人的利益输出?有没有不尽职的风险防范?投资者虽然难以挖出内部真相,但若具备完善的市场评价机制与严格的监管体系,发行亏损理财产品的银行不会像现在这样淡定面对“苦主”维权。

  理财产品告别“投诉门”,其一,有待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辨别能力,帮助投资者学会自我保护。其二,应该形成有效的市场评价与外部监督机制,由第三方机构对银行信誉与产品风险打分,帮助投资者识别风险,避免购买不适合的产品。其三,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责任也有必要强化,用专业与权威方式评价理财产品,定期对发行过高风险产品的银行给予公开警示,从而强化他律的作用。如此三管齐下,银行不至于再对“苦主”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