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资讯网10月21日讯:
国务院在10月18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在生物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并提出“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决定》文中着重强调了化学药、生物药、疫苗和诊断试剂方面的“创新”、中药方面的“现代化”和医用设备材料方面的“规模”。
化学药、生物药、疫苗和诊断试剂。
化学药、生物药、疫苗和诊断试剂将着眼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立足于新药研发,依着仿制药、仿创药、原研药的足迹快速发展,形成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看好恒瑞医药(46.43,-0.43,-0.92%)(600276.SS/人民币45.87,买入)、双鹭药业(49.20,1.02,2.12%)(002038.SZ/人民币47.42,未有评级)、长春高新(52.63,-1.07,-1.99%)(000661.SZ/人民币54.98,未有评级)、天坛生物(23.78,0.34,1.45%)(600161.SS/人民币23.35,持有)在新药、疫苗方面的发展,也看好科华生物(16.67,0.33,2.02%)(002022.SZ/人民币16.52,未有评级)在诊断试剂领域的发展。
中药:
中药将立足于中药现代化的逐步推进,通过不断强化标准的建设,开发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中药大品种,推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现代化的重点是发展新工艺和新剂型,通过新工艺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新剂型来增强易用性。未来中药企业将加强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培育中药大品种,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将在药材、饮片、成药的中药产业链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技术评价标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看好天士力(33.00,-0.10,-0.30%)(600535.SS/人民币32.98,买入)的中药国际化进程,以及康美药业(18.21,-0.20,-1.09%)(600518.SS/人民币18.40,未有评级)在中药饮片标准化方面的良好进展。
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
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行业将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重点开展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企业规模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医用设备材料企业无法在高端产品方面与外资企业抗衡,但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国内医用设备材料企业却拥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凭借相对低廉的成本和良好的销售渠道占据市场,并沿着产业升级之路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我们相信,随着今后的快速发展,国内医用设备材料企业将有能力向外资企业发起挑战,发展为中低端细分市场的龙头,并占据中高端市场一定的份额。我们看好鱼跃医疗(002223.SZ/人民币40.42,买入)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扩张,并看好九安医疗(28.32,-0.68,-2.34%)(002432.SZ/人民币29.09,未有评级)、阳普医疗(26.090,0.00,0.00%)(300030.SZ/人民币25.95,未有评级)、乐普医疗(26.720,-0.28,-1.04%)(300003.SZ/人民币26.55,未有评级)在中档医疗设备材料方面的出口和进口替代进程。
此外,《决定》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这表明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家将采取“抓大促小”的管理方针,支持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引进投资、引进新药品种、引入研发力量、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而一些研发能力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则有望依靠拥有的优势新药品种取得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立足国情、满足需求、巩固优势、寻找突破。预计今后国家将通过市场培育、行政审批引导、财税金融政策倾斜对上述所涉及的领域重点扶持,使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长为经济和民生的支柱产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