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化工>  正文

化工行业应为污泥处理找出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2日   来源:中国化工资讯网

  中国化工资讯网08月12日讯:

  相较于社会对污水治理、大气治理的关注,污泥治理受到的重视程度似乎没有那么高。然而,在日前召开的2010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如不解决污泥处理问题,将会给污染减排“拖后腿”,给环境管理带来极大麻烦。“如果不把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置好,近50%的COD(化学需氧量)将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环境中。”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杨向平说。

  “巨量污泥究竟哪去了?”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有委员提出关于污泥规范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建议。据了解,我国不少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污泥未经有效处理就随意弃置,甚至被倾倒进河流和海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随着污水处理越来越被重视,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大型企业都在兴建污水处理厂。然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介绍,污泥产生量的大幅增加却是伴着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出现的。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浓缩。污泥含水率高,内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随意堆放或简单处理存在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可破坏土壤、大气和水资源,部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后还可能通过鱼、虾等食物链,重新回到餐桌上。

  但污泥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往往要很长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正是这种隐蔽性,使政府部门和民众长期忽视了污泥的危害性及其治理的急迫性。

  从投资上看,我国污水处理厂用于污泥处置的投资,仅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左右。在早期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中,往往简化、忽略污泥的处理,甚至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长期闲置以节约成本。而在发达国家,污水与污泥的处理被当作解决水污染问题的两个子系统,污泥处理的投资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

  石油和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泥还与城市污泥有很大不同,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生产废弃物。比如,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要来自于隔油池池底泥、浮选池投加絮凝剂产生的浮渣以及曝气生化单元的剩余活性污泥,俗称“三泥”。其中,含油污泥最难处理且对环境影响最大。一个2万立方米/日处理量的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每年将产生含水率99.5% 的“三泥”约20万立方米。油田含油污泥等均属于危险废物管理范围,这些污泥如得不到妥善处理,对环境的威胁无疑是巨大的。  无论是城市还是工业企业的污泥处理,都离不开化工技术。现在,国内已有不少科研机构在研究相关技术,一些石化企业也取得了成果,比如含油污泥的干化技术已经在抚顺石化等企业进行了实施。通过实施相关化工及生物技术,污泥中的有用物质可被提取出来。此外,污泥还可用于生产肥料、建材等产品。

  从总体来看,专家认为,国内污泥处理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停留在选择哪种设备、哪种技术路线的阶段。适合我国国情和政策要求的污泥处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引进国外技术工艺及设备,搭建研究平台,潜心探索本土化的适用技术工艺路线。

  污泥要实现规模化处理,少不了企业的介入,化工、环保企业应当有所作为。而在企业家们看来,现阶段污泥处理产业保障体系仍然缺失,技术标准滞后,行业监管不到位,产业政策不完善,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其中,政策不到位是污泥处理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总裁文一波表示,污泥治理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策。国家现有政策对污泥处理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没有完整的技术指标。而且,长期以来污泥处理的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分,导致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监管无从谈起。
  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出台与污泥处理技术相对应的工程技术规范和环保标准,各地也应该在建设投资、污泥的综合利用、收费、价格补贴等方面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国家制定政策时还必须要考虑到产业链的上下游。要有投融资的优惠政策,保证资金投入;还要有下游生产清洁能源、肥料的标准,为污泥处置打开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规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