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改善
根据煤层气“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国内煤层气总产量将达到1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产量将达到50亿立方米。但直到2009年底,中国的煤层气产量仅为71.89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仅为10.17亿立方米。
“‘十一五’规划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煤层气企业的主观问题,事实上,前几年的政策环境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说。
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国家每年只有2000万—3000万元的煤层气地质勘探费和资源补偿费,这对于高风险的煤层气勘探投资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同时,由于发展缓慢,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不高,近10多年里,国家金融机构没有给予煤层气开发项目任何投资,致使煤层气开发项目游离于一般性或政策性融资之外。
由于国土部和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别拥有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审批权,矿权和气权重叠问题长时间制约煤层气行业发展。与此同时,煤层气开发还面临中央与地方矛盾、煤炭企业长期“无证”地面采气、资源价格上涨激化现有矛盾等问题。
“不过,政策环境在好转。”车长波说。煤层气产业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在价格上显示优势,否则将无法带动企业的积极性。“比如今年天然气提价0.23元/立方米,煤层气也跟随提价了,这是对煤层气开发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始于新疆的资源税费改革也有望成为打开中央和地方企业矛盾症结的一把钥匙。
央企担纲主力
业内人士指出,央企将担当煤层气开发的主力,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底气”。
目前,山西全省的煤层气探矿权基本由中石油、中联煤、中石化这样的央企垄断,并覆盖了全省绝大部分煤炭规划矿区。
“石油公司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从以往经验来看,石油公司如果下决心想干,就一定能干出点名堂。”车长波说。
事实的确如此。中石油2008年从中联煤撤资后,立刻注册成立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沁水煤层气田就已建成6亿立方米产能并商业化运作,目前已向西气东输管线供商品气超过1亿立方米,计划2010年实现商品量4亿立方米。中石油近期还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超过100亿元,用于煤层气产能的扩张,2015年中石油希望煤层气产量达到45亿立方米,占全国比例超过40%。
除了产能扩张,中石油还希望统筹全国的煤层气管网规划,将大规模煤层气气源纳入它所控制的国家天然气管网。
与此同时,今年3月底走马上任的中联煤新任董事长纪四平,正在为中联煤制定腾飞的计划。“纪总上任之后,正在为公司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打井数量和产量上不但会有巨大的增幅,就连今年的产量都可能比年初的计划有成倍的增长。”中联煤一位管理层人士说。
而中联煤也试图建立自己的煤层气管网,从而摆脱中石油的管网垄断。据悉,中联煤已经开始规划“沁气南送”煤层气管道工程,起点为从山西沁水盆地,途经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省,长约1000公里,设计供气量为40亿立方米。
中石化同样计划到2015年年末,建成包括煤层气和页岩气在内的年产25亿立方米的非常规天然气产能。目前,中石化拥有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1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75亿立方米。中石化已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并与淮南矿业集团签署了煤层气开发协议。中石化拥有的煤层气区块数量仅次于中石油和中联煤。
地方企业助力
煤层气开发并非一场“巨人游戏”,多年来地方煤炭企业不断挑战央企利益,试图分羹。前不久晋煤集团首次获得成庄和寺河(东区)区块煤层气采矿权,成为国内首个煤企获得采气权案例,似乎为煤企打通了症结,有望助力煤层气“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晋煤之后,还有西山、阳煤等许多煤企等着呢。”山西省煤层气协会副秘书长吴德亮说。
“给煤企颁发煤层气采矿许可证,必须条件具备,自己做得也很好。”车长波说。
2009年,晋煤集团共抽采煤层气11.69亿立方米,利用量7.05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率达60.3%,比全国煤层气平均利用率高出了近28个百分点,晋煤集团120MW煤层气发电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层气利用CDM项目。
同时,2007年成立的河南煤层气公司异军突起,2009年抽采6000万立方米,利用煤层气4000万立方米,拥有煤层气发电站4座。河南煤层气公司董事长姜光杰表示,鉴于河南省内煤层气资源有限,公司还计划与山西煤企合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