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香港艺术市场迅速崛起 本土新买家涌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6/2015 18:07: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向以亚洲拍卖中心自傲的香港,近三年由于全球顶级艺博会品牌巴塞尔的介入而迅速成长为一级市场的亚洲中心,形成了香港层次丰富而生态多元的市场结构,也催生了包括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新买家群体。这里记者将重点介绍其中的香港本地新买家,如何在这种快速成长的市场环境中羽翼渐丰。

  新藏家成弄潮

  今年3月开幕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其超过6万观众的人流量与业内流传的销售业绩引发各地媒体大量报道。香港本地的狮语画廊带去了上海艺术家张健君的新作。在其上海分支画廊的经理席宇女士看来,张健君的作品不是那么前卫,很沉静,融合中西,喜欢的人很喜欢,没感觉的人则看不进去。但是,没等到公众开放日,张健君的新作在VIP之夜就取得了销售开门红。

  狮语画廊创办于2008年,与香港巴塞尔的前身“艺术香港”(Art Hongkong)同一年诞生。画廊创办人之前是一位设计师,开办画廊后,他不仅致力于画廊的经营,也在收藏艺术品。他的收藏跟香港当地近年来涌现的大量新买家相比显得更加专业。这种专业表现为两点:首先是针对当代艺术的;其次带有资助性质,想通过收藏来支持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在记者看来,他实际上属于香港新买家中的领军人物——预感到市场要起来了,抢先一步创办画廊,得风气之先。而他的画廊以及他自己的收藏,也会对香港市场的成长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艺术行业吸引众精英

  这也印证了香港新买家尤其是当地新买家的涌现,得益于香港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崛起。如在传统的强项拍卖领域,香港近年来既吸引了包括内地嘉德、保利这样的拍卖业巨头进驻,也吸引了包括欧洲与亚洲的小拍卖行如邦瀚斯等入驻;甚至还有台湾等地区的小拍卖行。这自然会吸引当地众多精英加入这个行业。

  记者采访的佳士得上海首席拍卖官金铃女士,曾经在内地作为电视台主持人与拍卖师获得过金话筒奖和金槌奖,定居香港后在专家指导下收藏古玩小件。三年前佳士得要进军中国内地,她在关键时刻加入了这个国际品牌。随着职业身份的转变,她个人的收藏重心也从此转向了当代艺术。就像狮语画廊的创办人一样,她也成为专业机构中的从业人员,而他们无疑是香港近年来涌现的新买家中的生力军。

  新买家群落层次分明

  不过,香港艺术市场变化最快的还是属于一级市场领域的艺博会与画廊。香港巴塞尔作为艺博会的龙头带来“巴塞尔效应”,使香港的艺博会市场形成三个层次的细分:顶级层面是“香港巴塞尔”;专业博览会则处于中间等级,也就是今年3月新成立的“艺术中环”(Art Central),那两个古董博览会也属于这个层级;底部则是处于普及层面的“亚洲当代艺术”酒店博览会和“买得起的艺术节(Affordable Art Fair Hong Kong)”年度展览,参展作品的价格低于10万港元。至于众多国际大画廊(如高古轩、白立方等)入驻并带动本地新画廊涌现,也不妨看作“巴塞尔效应”的一个侧面。

  如此垂直而细致的专业分工,其实与香港目前涌现的庞大新买家群落的需求相对应。金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香港这个国际市场的买家群体有三个层次:比较顶端的那一类是所谓的富二代、藏二代,或者是一些财富新星,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已经介入主流的顶尖艺术品收藏;中间部分则是对艺术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且手头有一些钱的买家,他们对顶尖艺术品有兴趣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更多地关注市场有潜力且性价比较高的作品;处于底部的则是打工一族,每年拿打工的工资去买一件艺术品,他们没有闲钱,却省吃俭用买艺术品。

  新买家主流特色鲜明

  “有情饮水饱”,在珠宝品牌代理商王海君看来,好的艺术品会让人一见如故。她像许多香港新买家一样,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有了闲钱,开始收藏艺术品来追求生活质量。她年轻时就收藏玉,既翡翠,也有古玉。从事珠宝业后她也收藏珠宝。有了香港巴塞尔(包括其前身Art Hongkong)后,她的收藏兴趣便转向了当代艺术,收藏所及既包括艾轩这样的写实画家,也包括薛松、岳敏君等当代艺术名家。

  不过,他们和内地的新老买家有所不同。如席宇所指出的,狮语画廊所吸引的是近两年进入艺术市场的新买家,都是他们画廊创办人的朋友、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对艺术与审美都具备基础的训练和眼光,喜欢艺术本身而非喜欢艺术的财富价值,因此他们更关心艺术家及其观念,关心作品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香港的新买家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融入艺术,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金铃言简意赅地说,他们作为中间层次的买家属于第二阶梯,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是否合适,并不特别在乎其投资回报。“我自己的收藏理念就会定位在消费品,要在我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第二个是我喜欢的消费品。我一看这个东西跟我很有眼缘。第三,我会去了解我喜欢的这一件作品的作者,了解其市场潜力和将来的升值空间,了解这件艺术品将来会走到哪个层面,这个也是我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