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举行。交易会聚焦“中国制造2025”,集中展示当前中国制造业一系列智能装备等新成果。
业内人士认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展会共吸引境内外专家学者500多人、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今年交易会的展会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设有五大展区、八个展馆,展会突出展示了“中国制造2025”主题,集中展示智能装备、新型传感器、企业产品数据化、智能化生产线等成果。
“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这几年制造业发展的掣肘。”在福建省经信委副主任郑李亭看来,当前中国制造业当前正面临着被“两头挤压”的尴尬局面。
郑李亭认为,在高端研发上,中国受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挤压。而在低端代工生产方面,当前东南亚的人力成本已明显低于中国,大品牌代工工厂外迁的现象不断发生。
不过,智能化生产却可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契机。交易会上,走在世界前沿的“万能芯片”、高压电除冰机器人、有轨空中巡逻监控机……一系列充满智慧的智能创新成为亮点。
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驱动力是抓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变强国的根本路径。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社会即将跨入智能时代,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巨大机遇。在他看来,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工业新常态,“人机一体、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
东南经锐是一家位于厦门的台资机器人企业,主打产品是机器人手臂的重要部件减速机。公司总经理林政伟说,“公司最近几年的业务量都以每年12%到15%的速度增长,国内机器人产业将是生机勃勃的巨大‘蓝海’。”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现实,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水平相对滞后,在智能软件匹配、信息物理融合等方面都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也使得制造业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
“在机器人‘蓝海’的背后,也应看到未来可能面临的激烈竞争。”深圳鸿富龙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振华认为,目前机器人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国内企业应先练好内功,而不是一拥而上,盲目追求规模。
“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没有先进科技支撑的制造业是没有前景的。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罗军说。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制造业转型需要高新技术、高新人才的支撑,需要政策的配套,也需要产业的配套。政府和企业首先要做的是继续加大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营造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环境。”罗军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