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改发展方向展望
《意见》还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如何落实还需要关注和研究。目前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优先解决:
完善法规政策。电力体制改革要有序推进、确保平稳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有法律依据,才能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我国目前实行的《电力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电力工业环境,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时刻,首先要修订完善《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真正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旧有的《电力法》中有很多法规与国家出台的政策相抵触,按照《电力法》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这意味,分布式光伏项目直接售电属于违法。法规政策的缺失将使得监管无从谈起,改革的效力将被削弱,更有可能会加大权利寻租的空间。
强化电力系统整体规划。随着第一个配套文件的出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导致的电力稳定性问题将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在规划层面和运行层面同时实现电力系统总体优化是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问题。
要加强电力系统整体规划,应当实施综合资源规划模式,就是要充分运用智能电网技术,实施“源-网-荷-储”协调规划和运行的体制机制政策,通过微网、智能配电网等技术以及需求侧管理机制,实现各种发电资源以及发输配售四部分之间的协调互补,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只有在这种规划机制下,才能降低“双侧随机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同时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构建合理的售电市场规则。构建有效的售电侧电力市场是决定此次电改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标志着我国一直以来电网公司的传统模式被打破。
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元化的售电主体,从而扩大用户的选择权,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并构筑“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行业结构,对提高市场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意义重大。
但是,售电侧市场该如何放开,在售电侧放开的基础上如何刺激用户提高能效、如何有效地实施需求侧管理等等问题,都需要引起关注和研究。
中短期电力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中电联年初预测2015年用电量增长4%-5%,在随后的一季度预测中调低了增长预期为3%-5%,显示了权威机构对电力需求的担忧。
结合今年我国预计GDP增长7.0%来看,全社会用电增幅将很难超过去年。去年我国GDP增长7.4%,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
当前,用电量增长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3月份,国家出于稳增长的考虑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国际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经济有利的因素将缓解一季度用电量增速过低的窘境。具体来说,国家四月份出台政策调低了煤电上网电价以及电力销售电价,这项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用电大户的压力,调低的工业用电价格对于增加占总用电量70%的工业用户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作用。同时在金融领域,国家进一步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为企业减负,释放企业活力;股票市场近期非常活跃,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也得到加强,总的来说,企业负担减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国际环境上来看,欧洲央行3月宣布新的QE计划,3月开始实施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至2016年9月,此举是欧洲摆脱欧债危机一个积极的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区的消费能力,缓解目前国内订单下降的困难局面。
然而,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依然不太乐观,我国电力结构调整,国内外消费不振等因素将持续存在。从大环境来看,2015年新环保法开始施行,同时三月我国新一轮电改拉开序幕,客观上要求我国产业结构从目前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状态做出改变,这从一季度我国单位能耗下降可以看出端倪;从供需关系来看,目前用电量增幅过低的问题主要是国际增长放缓以及国内需求调整不到位所致。国际上看我国主要贸易国美国、日本和欧盟近期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美联储发布报告显示美国一季度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日本工业产出连续两个月下滑,国内消费低迷,欧洲虽然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但总体形势依然不乐观,综合考虑我国外部需求低迷未见好转。国内经济数据也并不乐观,PPI一季度一直处于枯荣线附近,CPI三月环比下降,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总体需求低迷是目前用电量增幅过低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全球性的需求低迷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综合以上两方面来看,2015年以后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缓慢将成为常态,本年增长3%-5%的压力很大,用电量增幅有可能低于3%。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