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这里显然比枣强县城看着还要繁华。
位于枣强县南部的大营镇是闻名中外的“皮草之乡”,拥有裘皮加工企业及业户1万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是国内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去年,“大营裘皮”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这座小乡镇仅皮毛制品的年销售额就高达204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营镇调查采访时发现,繁荣的背后则是,当地河流“失色”,黑褐色的污水不断翻滚着冒出来。
河水失去本来颜色
初入大营镇,一条干涸的水渠与公路平行。当地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东西横穿大营镇的“营南干渠”。
如今,“营南干渠”进入大营镇后便“消失”了,褐黄色土堆满整个“营南干渠”所在位置,在不少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包围下,一条巨大的水泥管道正横亘在“营南干渠”正中央。
一位当地居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前可看到渠里污水流淌,现在被挖开埋上了管道,看来污水可以通过管道流出去。
大营镇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其表示,埋管的目的是减少污水渗漏。
在没有完成施工的地段,依然可看见渠里流淌的黑色污水,渠边散落着一些皮毛边角料,岸边不远处,便是大营镇污水处理厂。
“以前镇里的河流、水渠,居民还能游泳,现在除苍蝇蚊子,连草都不长。”上述居民如此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营镇采访期间也发现,凡是能看见的河水几乎都失去了其本来的颜色。
一位当地熟悉毛皮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大营镇的毛皮、养殖、鞣制、硝染企业会产生大量废水,尤其是鞣制和硝染,需要将毛皮放到容器里,加上中性盐、酸、铬鞣剂等化学药品和水混合进行生产,但生产后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废水,往往不经过处理就偷偷直接排放出去,对地下水造成极大污染。
养殖户不喝本地水
为彻底解决皮毛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大营镇于2003年投资7500万元,建设日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8年6月投入运营,出水排放标准为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但十几年过去,大营镇为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大营污水处理厂名义上是集中处理污水,但实际上并未处理便直接排放。这些问题早在去年就有媒体进行过报道。
去年《中国环境观察》曾报道称,在大营污水处理厂内,发现该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环节只有一半设备在运转,添加的药剂只见在药剂车间角落搁置,装药剂的包装破烂不堪,且药品陈旧发黄,药剂袋上浮着厚厚一层灰尘土,看上去很长时间没有动过。
对上述问题,枣强县官方曾回应称,“大营污水处理厂是国控企业,由省市在线实时监控,每两小时自动对污水进出口采取数据,数据由省环保厅监控平台储存备查,不存在偷排直排未处理污水现象,实时监测数据可登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
此外枣强县官方还强调,正在进一步加大了对皮毛硝染、鞣制企业的检查力度,对不达标排放企业进行关停,对小鞣制户进行彻底清理关闭。
而据各省市企业自行检测信息发布平台数据显示,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污水排口监测,2015年4月17日13时数据显示,氨氮监测值35.68,标准是5,超标6.14倍,化学需氧量监测值69.34.标准是50,超标0.39倍。4月21日6时数据显示,氨氮监测值是35.80,而标准是5,超标6.16倍。化学需氧量监测值79.74,而标准是50,超标0.59倍。
去年6月,河北省环保厅通报的“利剑斩污”第二次集中行动情况显示,10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放问题,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东光县污水处理厂、保定市溪源污水处理厂在列。
记者在枣强县调查时,有当地人曾对记者表示,大营镇以毛皮出名,当地人富裕,一些人嫁女儿给出的嫁妆丰厚,但就是这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娶,因为那里的污染已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大营镇附近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大营这边污染地下水,俺们喝水不喝大营镇的水,都是从五六里地外边拉水喝。”
虽然皮毛产业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污染,但是许多人并不愿意放弃。“当地人基本上不出去打工,都是做毛皮加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离家出去打工强,所以大营周边的人都靠毛皮生意挣钱,解决了不少就业。”一位当地村民表示。
枣强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11.5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这其中毛皮产业还要做大做强,全年产业纳税力争实现4亿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