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温和复苏轨道。金融危机之后的结构调整还没有结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拖累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仅达2.4%。与之相比,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增势不减,尤其对小分子专利药、生物类似药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外部医药市场长期需求保持刚性、短期需求有所回升,内部医药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国家加大产业和外贸扶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5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9%,成为拉动我国医药外贸增长的领头羊。
西药外贸整体回暖
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3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9.28%,高于医药出口增速1.9个百分点;进口额为26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高于医药进口增速5.1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相对2013年均有明显回升。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1.33亿美元,较之2013年进一步收窄17.85%。此外,西药类产品的三大细分类别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的外贸增长率亦均超过我国医药外贸总体增速,显示出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普遍有所回暖。
尽管近几年我国医药产业不断加速转型升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但从海关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结构尚未发生明显改观,原料药依旧是出口主力军,出口额占比高达82.43%,而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占比仅分别为9.37%和8.21%。进口方面,西药制剂为主要进口类别,进口额占比48.7%,主要是跨国药企的专利原研药。此外,原料药和生化药的进口额占比分别为32.55%和18.74%。
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五大洲出口均实现数量和金额的双重增长,呈现全线飘红的走势。其中,对亚洲的出口份额高达45%,并且在出口量价双升,尤其是出口均价显著上涨(8.78%)的作用下,出口额增长率达13.02%;欧洲和北美洲作为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的另两大主流市场,出口份额占比41%,对该两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市场需求仍较旺;但出口均价同比分别下降4.01%和6.81%,说明市场竞争压力依旧较大。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2014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共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出口了近6成的西药类产品,且出口额全部实现正增长。
印度自2013年首次成为我国西药出口第一大贸易伙伴以来,2014年再次高居榜首,并且持续大幅输入我国西药类产品,其进口额同比增长15.92%。但应该看到,我国对印度出口的西药类产品中95%都是原料药,西药制剂仅占比2%。尽管一方面印度进口我国原料药对拉动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因印度本身也是制药强国,且在高端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更强优势,再加之印度对本国制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予以强有力的扶持,其制药企业从我国大量进口上游原料药产品,经加工生产成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而把持住国际市场份额。这对我国企业出口西药类产品向下游产品链延伸和开拓高端市场形成强大竞争。
出口企业呈多小散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对出口药品的监管以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麻黄素等特殊药品为主,其他普通药品的出口主要以输入国要求为准,对于从事西药出口的企业亦并未有别于出口其他一般性商品企业的资质要求,且我国出口的西药类产品主要为产品链上游的原料药和中间体,输入国进口要求相对较低,这导致我国从事西药类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尽管制药企业和专业医保进出口公司仍占出口主要份额,但大量非专业型贸易企业充斥其中,这对出口药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一定风险。2014年,我国有10879家企业从事西药类产品出口,同比增加481家。其中,20强企业的出口额累计占比14.29%,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660家,只占全部出口家数的6%,而近6成企业的出口额均不足30万美元。
与多、小、散的企业出口格局相比较,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口企业数量稍逊一筹,并且进口集中度较高。2014年,我国有7059家企业从事西药类产品进口贸易,同比增加220家。其中,20强企业的进口额累计占比高达50%,这主要是跨国药企在华公司的进口业绩作出的贡献,如阿斯利康、罗氏、辉瑞、诺和诺德、拜耳、诺华等众多制药巨头均位于西药进口榜单前列。
原料药出口恢复性增长
原料药一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医药出口品种,我国原料药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但作为遏制产业和出口的瓶颈,我国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加之受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冲击,2012~2013年,我国大宗原料药出口价格低迷,原料药品出口增长乏力,陷入低谷。
经历了两年的低迷行情后,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终现曙光——止跌企稳,全年出口量为700.71万吨,同比增长6.38%;出口均价在长时间下跌之后首现止跌反弹迹象,同比上涨3%。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解热镇痛、激素类等多种传统大宗原料药产品出口增长,拉动原料药整体出口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
导致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恢复性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下,企业阶段性停产、限产、搬迁改造、设施投入和管理等,导致部分大宗原料药产品停减产,产能过剩压力有所缓解,加之环保治理、搬迁重建等投入加大生产成本,拉动产品价格上涨。此外,我国“限抗”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逐步消除,缓解了抗生素“内战外打”的局面,也使得抗生素类原料药价格恢复性增长。在价格回升的动力驱动下,国外客户的采购意愿亦有所增强,采购量随之加大。
进口方面,2014年,我国原料药类产品进口额为8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进口量为206.95万吨,同比增长15.96%;进口均价略微有所下跌,同比降低4.01%。从进口企业来看,我国原料药进口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辉瑞、通用电气、罗氏、阿斯利康、德固赛、西安杨森、施贵宝、施维雅等跨国药企在华公司,这些外资企业进口的原料药均价非常高,主要是为其生产品牌原研药品配套的高端原料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